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秦始皇陵是他信奉的那些方术之道

(2013-12-24 07:19:34)
标签:

秦始皇陵

兵马俑

矛盾性格

长生不老

文化

http://s5/mw690/001Nybi6gy6FeBIlTr6e4&690

    一谈及秦始皇陵,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甚至它的概念在人们的脑海里,已经远超过那个曾经统一六国的秦国了。或许咱们觉得,弄这些劳民伤财的事情,实为夸张得可笑,但是那个整体水平不高的年代,人们却一直认为,人死后之灵魂的存在。这种思想甚至,早已经灌输到了秦始皇的脑袋里,不过也有两点原因。一是,创造了这么大的丰功伟绩,地位如此之高,更何况,他已经觉得自己已经拥有三皇之德,五帝之功。作为始皇帝,应该让自己长生不老才对,但是追逐了一生,却发现,长生不老的问题,确实是当时社会的一个技术难题。

 

    于是,在秦始皇未破解长生不老难题的有生之年,毅然决定建立史上浩瀚的巨大规模的皇陵,这样即使他以后归西,灵魂也会是一个至高无上的帝王。那么说干就干,这个陵墓的选址,就看中了骊山那块宝地,经过一些能工巧匠的设计,以及各种富有皇室的尊贵特征,从公元前246年到公元前208年,三十九年的春华与秋实。加上那些栩栩如生的兵马俑,秦始皇又一次成功地创建了自己的第二个王国。那么这第二王国梦,除了举世伟功所致的长生不老,灵魂永存的想法外,到底又有何建立溯源呢?

 

(一)矛盾的性格,帝王的极端

 

    秦始皇的父亲子楚本是赵国的人质,自然就是人质的儿子,生来就危机重重,政治原因,从小跟着母亲长期过着外出逃亡的生活。重要的是,人的性格是从小就开始逐渐形成的,由于他的童年的悲惨,而导致了自身性格上的缺陷。首先来说,身为质子,那就会有自卑和恐惧的性格来缠绕他,然后是吕氏集团的乱政波及母亲,这让他有了仇恨和猜忌的心理。再有童年的事情发生,让他历历在目,久而久之,压了一股愤怒之火,导致了这位年轻的少年变成了一个和同龄人性格迥异的另类少年。

 

    这个少年逐渐的长大了,拥有了自己的力量。渐而他已经把儿时按压的愤怒,重新地挖掘开来。这种释放,威力是巨大的。首先,他铲除了吕嫪集团,从而为他以后的自豪感奠定了基础,因为权力的诱惑,让秦始皇尝到了最初的甜头。但这种性格奠定的自豪感,却是如此般的偏执,形成了独有的玩弄权术,暴力残忍的特质。同时,他是从逆境中逢生的人,又具有顽强的意志,情感的冷漠,遇到事情的冷静,和难以让人想象的宽容。所以,他是一个绝对的伟人,又是一个暴力的权利主义者。这样看来他是一个走两个极端的人,好得让人可怕,冷酷得让人寒颤。

 

    从这矛盾性格的特点上来看,在秦始皇伟人角度出发,以他的自豪感,千古第一帝,必须做出永久性的统治,即使死后也要管理他的地下王国。从他的冷酷专政来看,他绝对不允许出现对他不利的因素存,从而也考虑到了他的地下王国的安全性。由于古代人们技术条件的障碍,关于秦始皇陵的记载出现了漏洞,那就是有人说,他下葬后的第四年,项羽的大军就占领了秦都咸阳,并且把阿房宫和秦始皇陵少得毁于一旦。直到最近几十年,发现大规模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后,才打消了那被毁的印象。

 

(二)偏执的暴力,永远葬于黄土

 

    他这样偏执暴力,原因就在于他的恐惧,童年的阴影,让他成为皇帝以后,再也不让那不堪回首的往事重现了。所以,他的发展只能走这个方向的极端,顾为偏执暴力。这种恐怖心理,偏偏没有按他想象的终止,反而在专政统治和封禅求仙的路上,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壮观景象。

 

    那些年,纸墨便宜,便宜到他可以随意地去烧除了《秦记》意外所有的史书,不过这也是想完成他专政的霸王方法。一位朝廷的高官反对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而丞相李斯非常不赞成,并且主张禁止儒生以古代的人和事否定现在,要学习法令的人就要从官吏那开始。当然,读书人不满这样的事情,且秦始皇创建的现在辉煌,当然会认为是最好的,赞同丞相的意见,不满意者就这样被他派人挖了个坑,埋了这些读书人。也有种说法,认为埋的是炼丹修道的方士,指责他权势逼人,酷刑杀威,把这些方术们活埋了。总之,他埋的做法足以说明他专政的暴虐。

 

    不得不说秦始皇求仙问道的痴迷,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东巡到达了碣石,先后派出了卢生、候公、韩终两批方士,带领着童男童女在此处入海求仙,寻找长生不老药,可是那只是寄托。这种偏执的暴力,偏偏地将这个秦朝走向了两个极端。一是,他统一了六国,创立了大秦帝国,二是,这种大规模似的辉煌却如此的短暂,仅维持到了二世的胡亥。由于这种残暴的专政,令他产生无比大的膨胀野心,视人命如草芥,如令上百万人修建长城,原始的高难度工程不知害了多少百姓,修这等大规模的陵寝,不知又死了多少能工巧匠和知道秘密的人。这样用残暴控制的臣民,虽利做一时,可伤其根本。虽二世灭亡的原因有多种,但很大程度上的原因,是受到他的这种偏执和多欲的重要影响。

 

    最后,他没能熬过长生不老药的药效,带着他的地下亡国,撒手人间,带给了自己死后的最后安宁。却未能留给后人一些安定,而造成这一结局的,却是他曾经心理的反差。我们感叹他的丰功伟绩,同时他的暴戾,也让世人唏嘘了一把。但这一切,都尘封在那厚厚黄土之下,永久地与他的第二王国结下了千古奇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