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的过程(五)——三问心理咨询

标签:
心理咨询过程体验爱情生活正常咨询室催眠工作坊萨提亚罗杰斯杂谈 |
分类: 专业文章 |
我有时候会揣摩那些正在经历幻灭的浪漫爱情的人的感觉,曾经神魂颠倒的爱人如今变得面目可憎,曾经美妙得如天堂般的巅峰体验如今被日复一日的争吵或冷漠替代。那可怜的人儿不得不那么近地触摸绝望的感觉,不得不面对从心底里升起的失落感,在情绪的洪流里辗转反侧,在患得患失的彷徨里左右为难。
这时候的人们总是希望可以有人理性地提出一些建议,或者指引一个方向,最好是给出有扭转乾坤效果的方法和答案,好让失去重心的自己得以安定,好让疲惫的身心得到些许理解和安慰——而我的工作内容在大众看来似乎就是这个(相当一部分人是这么认为的)。
所以王静在第一次来咨询室的时候,花了一个多小时跟我讲完她的故事以后,就很自然地丢给我一个问题:“你说,我该怎么办呢?”然后用期待的眼神望着我,我知道她希望我说出让她灵光乍现,最好有着石破天惊效果的答案。
到了第二次咨询,当我试着让王静认识到自己的做法可能给她带来什么样的结果时,她有些急躁地问我:“你能不能直接告诉我,我这样做对还是不对呢?如果你觉得不对,你告诉我怎么做才好。你说吧,我都听你的”;
有位男性来访者在某次咨询临结束的时候,从包里拿出一张纸,说他有几个朋友要问我一些问题,上面罗列了一大排文字,内容是诸如“有个女人见到我就撩头发,她这样是什么含义?她是不是爱上我了?”“媳妇儿有查我钱包的习惯,我该怎么办?”之类。
还有位来访者性格比较直接,她索性在第二次咨询结束之后,抱怨我不直接回答她“他又不和我离婚,但是又和那个女人藕断丝连,你说他究竟是怎么想的”这个问题,并且对我“我也不知道”的回答很是不满,她认为“你接触过这么多案例,凭你的经验你肯定知道答案但却不告诉我”。
……
在咨询室里面,我的确经常需要花不少时间跟来访者解释心理咨询的原理,心理咨询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包括咨询师职业操守都有哪些内容,尤其是心理咨询可以解决什么问题,但对哪些问题却真的无法开展工作。
心理咨询对人们的帮助是明显的,可检视的,但同时也真的不是万能的。
这两天连续参加一个催眠工作坊,工作坊里几乎聚齐了目前活跃在心理咨询领域的人——竟然有三分之一都是认识的,并且有几位都曾经是我的老师。哦,其中还有知名作家毕淑敏,她非常低调地坐在人群里地和大家一起听课(有意思的是,工作坊导师给我们展示他1980年左右举行的一场交流会合影照,里面赫然是:罗杰斯、萨提亚、贝克等各个流派的大师)。
听完一整天全英文的课其实有些身心疲惫,想不到回到家我竟然还有余力伏在电脑边写这些文字,只是因为想尝试将心理咨询的一些理论性和概念性的东西,用通俗的语言解释清楚,让更多的人近距离地了解心理咨询。
这就是爱的力量。
什么是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由专业人员即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各种技术和方法,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这是教科书上对心理咨询的定义。
在我看来,在心理咨询工作要运用的知识里面,心理学知识只是基础,其实更多的是那个“相关知识”。“相关知识”包含着哲学、自然、社会、艺术、文学、历史等各个领域的素养,而人际沟通技巧、咨询师的个人体验和她本身相对成熟完善的人格是尤为重要的。
当然这也仅仅代表我个人的观点而已。
因为关于“什么是心理咨询”这个问题,每一个心理咨询师都会有自己的理解,并且可能不同背景的咨询师对这个问题都有不同的答案,而所有这些答案,都是对的。
心理咨询能解决什么问题?
我要怎么才能把心理咨询的工作内容用比较平实的语言描述清楚呢?嗯,尽量试试看。
首先,心理咨询不能帮你判断男友是否真的爱你,也没办法建议你离婚还是不离婚——但心理咨询能够帮你认清自己的需要,让你看到自己在这段亲密关系中扮演的角色及所处的位置,同时让你有能力为自己做出合适的选择。
其次,心理咨询不能帮你解决老板拖欠工资的问题,也无法帮你找到令你满意的新工作——但心理咨询可以让你看到,在一些情境里你需要承担的责任,你该如何调动自己的资源去有效应对外界环境,心理咨询还可以帮你认清自己的潜在优势,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领域,尤其是找到可以发扬优势的内在力量。
最后,有些人误以为心理咨询就是“让我心情变得好起来”,事实上恰恰相反。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来访者的感受经常是起起伏伏的,甚至总体来说是很痛苦的,因为在咨询室里,根据来访者问题和咨询师学习背景的不同,有些来访者需要重新回去体验那些创伤的经历,从而释放淤积在身体里的负面情绪,让自己的心灵得到解放。
而这个过程,非但不轻松,反而充满痛苦和煎熬。
所以说,心理咨询仅仅适用于那些做好准备为自己的人生承担责任的人。而那些抱着“我付咨询费,你来帮我搞定我的问题”的想法的人,可以视为没有准备好为自己的人生承担责任,所以此时并不是走进咨询室的最佳时机。
心理咨询三问:
一问:为什么人们要甘愿去体验那痛苦的过程?
答:因为一段时间的咨询过后,当事人会收获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由内心成长所带来的愉悦感、幸福感、满足感和希望感,尤其是当事人很可能因此改写自己的命运,让后面的生活更加幸福和顺利,同时当事人会对自己有掌控感,对生活有自主感,在心灵方面则是解放的感觉。
二问:是不是只要去咨询,就一定有这样的收获?
答:并不是每一个来访者都能在咨询结束后就立刻有这样的收获,那取决于咨询师的能力、来访者的问题类型和自身的努力、二者咨询关系的匹配度。
根据我的经验,在咨询刚结束的时候,有些来访者可能感觉并不是那么好,有的甚至会主动要求中断咨询。此时看起来咨询师好像对她没有什么帮助,但其实来访者决定走进咨询室,去和咨询师聊自己的问题,这个动作本身就有了疗癒作用。
再就是有些时候,咨询的效果会在咨询结束半年甚至更久以后才会起作用,因为人的情感是很复杂的,是立体和多层次的,咨询师无意之间的一句话或一个举动,可能在当时来访者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之后会带给来访者很大的触动和提升。
国外的一些心理专著里也有很多这样的案例论述。
三问:是不是去做心理咨询的人,都是心理有病不太正常?
答:首先,据说在这么强的压力之下,我们都发展成了神经症人格,根据一份广泛的社会调查显示,有超过90%的人都有心理问题。只不过有的人认为自己的症状是问题,有的人不认为那是问题——其实我们都是带着症状在生活。
其次,究竟什么是正常,什么是不正常?我们由于不能理解精神病人的世界,就给他们扣一个“不正常”的帽子,但其实从精神病人的视角来看,真正不正常的是我们这些自诩为“正常”的人。
最后,事实上心理咨询对那些“有病的人”是无法提供帮助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心理师没有处方权,所以来到咨询室的人,必须是身心健康的人,而这些人之所以展现出一些问题出来,只是由于环境的变化使他以前惯用的应对生活的方法方法失效了,他需要学习新的经验,新的能力,从新的视角看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