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上的一切——为陈俊《大地上的声音》序
(2023-01-27 08:27:31)大地上的一切
——为陈俊《大地上的声音》序
一直以来,我都喜欢倾听来自大地上的声音。
我以自己的方式倾听大地的声音。我以感恩的姿态倾听大地的声音。——这是来自大地深处的声响,是孕育了万物的温暖的撞击,是一切生命的起源里最初的天籁。它温暖、执着而又坚定,从远古到今天,从来都没有消失过。
大地上的声音是丰富的,大地上的声音也是最能触动心魂的:风摇动树叶,鸟儿在枝头鸣叫,汽车像甲壳虫一样奔跑在大路上。母亲一声声喊着孩子们的名字。灯火闪烁中歇斯底里的歌唱。角落里有人在跺着脚哭泣。袤大的水面上忽然传来一串悠长的渔歌。再往远处听吧,那些喊着号子、流着汗甚至流着血的呻吟,以及那些曾经拥有过又失去过的青春……
没有谁不依恋大地,没有谁不生长于大地之上。不远万里的游子为了大地可以不顾一切地奔回;心怀赤诚的人们为了大地抛了头颅、洒了热血也要去捍卫它的尊严;生命垂暮的老人只有在身躯融入大地的那一刻,才安心地做了一回归人。
戴叔伦笔下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的愁苦;牧羊的苏武在贝加尔湖畔十九年的持节等待;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岳鹏举的悲愤;甚至是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的刘长卿的等待……那些大地上生生不息的爱和等待呀,是大地赐予我们的最深的情感。
没有什么不会皈依大地。叶子的飘下,花瓣的零落,尘土的偎依和流水的消遁;云朵的眼泪,生命的凋谢,慌乱的找寻和爱情的流离失所;甚至是一场等不到结局的回忆和思念……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将归于大地,并最终成为大地的一部分——大地才是真正的母亲,大地才是真正的归宿。
我们生活在大地之上。我们对大地抱有顶礼膜拜之情。我们把所有的爱都扑向大地,扑在生存于大地上的一些事物的身上:阳光,雨水,河流,山川,树木……还有已经走得太远的无法找回的初恋,以及跟随着那一场初恋而刻在心上的从来都不能忘却的爱情。
我们在广袤无垠的天地间呼吸空气,承受悲欢,接受馈赠,迎来又送走了万千走进生命里的得到和失去。然后,又将这一切点点滴滴地刻进心里、安放在人间。这正如作家陈俊先生一样,许多年来,他那么痴迷地,一点一点、一年一年地聆听了来自大地深处的声音,又将它们一一地铭记,铭记成长长短短的文字和淡淡油墨的清香,于是,就有了这本散文集的问世。
认识陈俊先生很有些年头了。印象里,他是一个永远怀拥梦想、富有激情和拥有想象力的人。他的坚持在于多年来从未停止的笔端耕耘和行走;他的激情和想象力体现在字里行间的思维跳跃和沉醉——你不知道,和他在一起干什么事都能感受到快乐,找到诗意:出行、喝酒;歪着脖子五音不全地唱歌;尤其是面红耳赤地争论文字的时候,陈俊先生躲在镜片下的那一对小小的眼睛,仿佛都储满了调皮、狡黠和向往的光芒。
陈俊先生的散文是有着鲜明的个性的。
灵动是他的字里行间不断流露出的汩汩清泉。从开篇的“车子一直在山中追着夕阳。最后的那点余光,一会儿被山岭遮挡,一会儿又从山谷的缝隙中露出一些笑脸。”(《夜宿雾聚茶谷》),到“一切都在荒弃。一切又都在内心静静生长”(《龙头记忆》),再到“行走让我们更加熟悉脚下的苍茫厚重的土地,感受到养育我们这一方土地的生命律动。”(《读雪百丈崖》)和“远远的还能看到山间流淌的瀑布的一泓倩影,一抹飞泻而下的亮光……一身轻敏,自由自在。青山环抱,碧水环绕,如雾的目光透着大山的渴盼和丰盈”(《去叶湾》),“风把许多人事越吹越远,水却永远在近处在眼前把许多人事越淌越清晰。”(《水中少年》)。“不往上长,不往天上长,不往云里长,不往高处长,就赖着地面。云要亲我你就低下身子,天要爱我你就低下云的身子,雨的身子,晨光的身子,晚霞的身子,星光的身子,月色的身子。”(《就做草根》)。这些语言是想象的触角,是诗歌的延伸,如童心般质朴,又如云朵般挥洒,无论是细细地去读,还是闭着眼睛去感受,都是奇妙和令人讶异的——这样的句子比比皆是,一入眼就能感受到清新的诗意,一入心更是回味悠长和值得摩挲:原来,散文也可以这样写!
正如这本散文集的名字,大地情怀是陈俊先生散文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处处体现了对大地的敬畏和感恩。无论是一缕青萍还是一棵水杉,无论是一束金鸡菊还是一蓬酢浆草,甚至是生长在大地上的草根,都成了陈俊挥洒笔墨、纵意驰骋的任性。“机器人可以来,我不喜欢但也不拒绝。它的手已伸出我的草根,它在拔我的根。我任它拔,拔得尽么,省省力气吧。”你看看,你看看,多么气定神闲!多么天马行空!
“我走在泥土软乎乎的田埂上,想奔想跑想飞,想写诗作画谱曲,心中像有一颗种子在从泥土中钻出发芽时的呐喊。”(《秋色正浓》);你再看:“一棵桂花树其实更胜于一个人的自觉,它懂得自持,也懂得感恩。”(《门前桂花香》);“自从认识了酢桨草,我在路边野地都常看到它的身影……始终如一地守在你经过的路边,守住它小小的火把。我从野地里铲了一小盆酢桨草放在办公室桌上,我要天天守望着这夏花的淡红,清心和直道。”一株植物都如此知道感恩,一盆野草也如此值得去珍惜和喜欢,这不正是对大地的最直接的、最简单的感谢么?!
大地呀,大地!大地上的声音是无垠的,《大地上的声音》是温暖奔放的,它完全契合了我长久以来深藏在心里的、恍如转动在南方边陲的那条古老河流上的老水车的声音:吱吱呀呀,吱吱呀呀,转走了那些永远也找不回的时光和爱情,转来了驻扎在心头的那一缕怎么也抛不开的思念和牵挂。
我热爱大地,一如热爱我们的母亲。我喜欢大地上的声音,一如喜欢母亲絮絮叨叨的语言。这正如陈俊先生所说的:“我喜欢抒情,还是抒情。你讲的一切都印在我的心间,我用一张最纯洁的白纸收留一切。奔跑或慢步,白纸黑字,除非你忘了我,我忘不了存在。就像端在手中的不管是酒还是水,我只在乎一饮而尽。”
而我也有一张洁白的纸张,那就是脚下的这一片土地:它收留了我的一切,又净化了我所有的惆怅和悲哀,它让我的生命一如春蚕,不断地摄入,吐丝,摄入,吐丝,直到把自己活成了通体透明的模样。
这是一件多么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