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看不起母校”本身就是一种关切

(2013-05-22 00:59:16)
标签:

母校

看不起

江西

大学精神

北大

杂谈

分类: 时事评论
“看不起母校”本身就是一种关切
文/时言平
  昨日,《中国青年报》以江西高校的几桩舆论丑闻,衍生出一个话题:大学生为什么越来越爱抱怨,部分学生讨厌甚至“看不起”母校。
  深以为,学生讨厌或“看不起”母校,与民众讨厌或诅咒其所依存的这片土地一样,是个极其虚无的命题,甚至是个不折不扣伪命题。
  为什么会做出如此判定?我的逻辑是:智识的延续和升华离不开高校的学术土壤,正如人类文明的延续和演进离不开他所站立的大陆。
   当然,《中国青年报》将部分学生“看不起”母校的原因,归结于大学精神的沦丧。那么,这部分学生是“看不起”大学精神沦丧的母校,还是“看不起”母校的 大学精神沦丧呢?原因也许是相同的,但是“看不起”这种批判态度指向的对象,却截然不同。前者是遗弃,因为大学精神缺失而“看不起”母校;后者则是拯救, 他们指出母校大学精神的沦丧,指责的对象,是那些让大学精神沦丧的人,或者机制。
  这绝不是一个无聊的文字游戏。这事关到部分学生的“看不起” 是否合乎道义。如果是因为大学精神沦丧而看不起母校,这样的学生显然是没有道理的,这样的否认和抛弃,更近似于某种自欺和脆弱;而如果看不起母校大学精神 沦陷,则是一种责任感,因为“看不起”的批判态度本身,就是一种关切。
  个人而言,虽然离开校园,却依然记挂着我的母校,甚至非常感恩。但是, 和朋友甚至师弟师妹们谈起我的母校的时候,也往往发出鄙夷的声音。不是鄙夷母校,而是鄙夷母校里的那些本不该存在的蝇营狗苟,鄙夷那些不尊重大学精神的管 理者,鄙夷那些为了评建升格而让学生当群众演员的领导们,鄙夷那些在校庆中为迎接权贵校友让学生列队欢迎的组织者们……显然,这不是在讨厌母校,而是讨厌 长在知识乐园里的杂草,讨厌长在母校肌体上的行政化脓疮。
  想必,大多数的学子,并不会因为丑闻,而看不起母校。他们看不起的,只是这些制造丑闻和制造大学精神沦丧的人或者机制。这是一种关切,这种“看不起”实际上与母校的荣辱兴衰紧密相连。
   那么,谁最愿意为部分学生扣上“看不起母校”、“不爱母校”的帽子呢?往往恐怕是那些高校精神沦丧的制造者们。因为他们害怕这种“看不起”的关切和批 判。对于他们而言,这种批判和指摘,往往容易让他们损害大学精神的劣迹暴露,他们不是在维护大学的形象,而是为自己立一块虚伪的牌坊。
  大学精神里有自由的传统,这种自由包括对损害大学精神行为进行批判的自由。“看不起母校”,更多的时候,是对大学精神沦丧的痛心,其揭露的行为和批判的态度本身,更是对母校命运的关切。
  这种“看不起”背后的关切,无论是学生之于母校,还是民众之于其赖以生存的土地,事实上是同样的情感。但总有些人,为这种批判式的关切泼不义的脏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