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西宁】梦境里的梵天——塔尔寺

2023-07-25 11:05:50
标签: 塔尔寺 西宁 藏传佛教 旅游

乘了一个多小时公交车,沿略感上坡的路走去,那片莲花状的山坳中央,那里就是塔尔寺了。这是西山门

中山门在一个高台上,下面是山门前的广场,人声如沸,有拿着各种珠串的藏族商贩,也有许多身着红袍的喇嘛,还有磕长头的信众。更多地是那些衣着艳丽的游人。

走进山门,开启了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塔尔寺之旅

山门之内就是著名的如来八塔,看起来这八座塔并没有太大差别。藏式塔就像是一个铃铛,手柄处是堆叠着的鎏金相轮,顶上是日月火焰纹,其下圆肚塔身,坐于须弥座上,束腰处彩绘浮雕着白色兽面力士,双手向上做托举状。八座塔身面南处各有一佛龛,雕刻着施以金粉的十相自在。

塔尔寺,让人心怀肃穆,空气中都渗透着虔诚。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一个既不缺氧、又不缺信仰,离佛最近的地方。

作为开启西北之旅的第一站,塔尔寺用它独特的魅力,令人感受佛门禅意。

塔尔寺的格局并非是布达拉宫式的藏式城堡,更像是扎什伦布寺那种依山而建的形制。这里的一间间殿堂、一座座院落,似乎是没有什么章法地散落在山间一条缓慢上升的坡道两侧,华丽镀金的金瓦殿顶直通天际,其间点缀着圣洁的白塔与苍翠的菩提树。

在到达寺庙群前,需要穿过一条巷道,两边的高幢建筑物是当地特色之一,红墙青瓦搭配白丁香花,心情一下子豁朗起来。

依次参观了护法神殿(也就是小金瓦殿)、班禅行宫和印经院

然后就到了塔尔寺最大的建筑,大经堂了。

大经堂是僧侣集体打坐念经的地方,粗大的立柱被织着盘龙彩云纹的藏毯包裹着,柱间横挂的连幅上绣着衣着华丽而飘逸的佛像和繁缛精细的吉祥图案,在时明时灭的烛火的映照下,光影错落。原来这绣上去的花纹是立体的,这就是塔尔寺三绝之一的堆秀。还有那些圆柱形吊在半空中的经幡、法幢,天花板描金的藻井下还挂着悬幡、华盖,这些无一不是五彩锦缎制成的,只有让目光从幽深而凝重空气中穿过缭绕的藏香与浓烈的酥油蒸汽,才能看出来那是如此精致和华美。堂内不允拍照,文字无法准确描述。

 沿着规定路径边走边看,目光所及处皆为壮观。大经堂后面是“依恄殿”和“释迦佛殿”。

佛教历史总是充斥着各种神话,诸如宗喀巴的母亲放牧之时生产,脐带血滴在地上就生长出了一株菩提树,有十万菩提叶,每一片叶子上都显现着一尊佛像。后来宗喀巴去藏求学六年,其母思念心切托人带去一束白发和一封家书,盼望他早日回家。但宗喀巴自觉修习未满,决意不归,就送回来一幅自画像与一副佛像,但求母亲在自己出生的地方,就那株菩提树生长之处,修建一座佛塔。宗喀巴的母亲和当地的信众就用石片围绕着菩提树修了一座佛塔,以释迦摩尼出生之时步步生莲的典故取名莲聚塔。后来围绕着莲聚塔,才建起了一座座禅堂佛殿。正因为是先有塔后有寺,才得名塔尔寺。

当初那座莲聚塔历经扩建,后又以纯银包裹,施以金粉,镶以宝石,遂称大银塔。为荫蔽此塔,又建造了一座恢弘的殿堂,用黄金覆顶,就是大金瓦殿了。其实当我刚进山门的时候,远远看到的那座金碧辉煌的屋顶,就是大金瓦殿的金顶。

真正走近大金瓦殿的时候,因为飞出的重檐挡住了黄金的殿顶,而悬挂着的随风舞动的布幔又遮住了斗拱门楣,离近了反倒看得不真切。大金瓦殿周围一圈外廊上,满是磕着长头的信众。

游过“遍知殿”、穿过“时轮经院”,直奔著名的“酥油花馆”

塔尔寺的三绝之一酥油花。又是传说里的故事,当年文成公主入藏带来了佛像,佛龛前却找不到鲜花来供奉,于是就有信众以用来食用的酥油捏成了花的样子奉于佛前,就成了制作酥油花的传统。

花院分别用酥油花制作的亭台楼阁、飞禽走兽跃然花架之上,两尊一人多高的主佛,面庞白皙、神态安详。

酥油花艺术的珍惜之处在于它必须在冬天用食用油雕制,在严寒中刻画出色彩艳丽丰富的酥油花实属不易。酥油花艺术传承400余年,均为师父带徒弟手把手传承,制作过程皆为艺僧双手捏制,且指蘸冷水给手指降温,防止酥油花融化。可见艺僧坚强的信念和刻苦的态度。

公元1612年正月开始在塔尔寺供养酥油花,塔尔寺酥油花被誉为“藏艺三绝之冠”,是中国首批国家级“非遗”项目。酥油花题材取自佛经传记、民间故事,艺僧制作时,每年题材都不一样。

没去最远的藏经楼便沿山涧坦途返回,又转了转前面因为人挤放弃 “祈寿殿”,感觉该殿虽小却精巧美观,绿色琉璃装饰的院墙内树木葱茏。

抬头仰望,今世今年,经幡飘动的夏天~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