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逍遥楼和伏波山

2023-03-21 11:37:45
标签: 逍遥楼 伏波山 桂林 旅游

伏波山位于漓江之滨,孤峰雄峙,半枕陆地,半插江潭,遏阻洄澜,故以为名。又因汉伏波将军马援南征经此,有远珠伏波传闻得名。

伏波山公园前的仿古牌坊,对称三开,上盖黄色琉璃瓦。横额“伏波晚棹”,是当代文化名人楚图南先生手笔,四根方形立柱,上挂张安治先生撰书的长联,共264个字。

伏波晚棹牌坊,来到山前,见有一口巨型铁钟。古钟是清康熙八年(1669年)定南王孔有德女儿孔四贞(有人说这是真实版的还珠格格,《靖江王府》文中有记载)为悼其父所铸,高25米,径17米,重2524公斤。

伏波山位于桂林市中心的漓江边,孤傲挺拔,半枕陆地半插漓江。漓江流经这里,被山体阻挡而形成巨大的回流。伏波山素以岩洞奇特、景致清幽、江潭清澈而享有“伏波胜境”的美誉。

好水奇峰佳丽地,弥天幸福桂林人

试剑石,紧靠漓江,为一自洞顶垂悬而下之巨石,距地面仅寸许,戛然而断,实为奇观。相传为伏波将军试剑所致。

站在临江阁,可欣赏漓江景色,俯视漓江流水、渔翁竹筏

沿漓江漫步,树荫蔽日,解放桥和漓江歌剧院在望

街心有李卫公,李靖铜像,生于公元571年,死于公元649年,字药师,唐京兆三原(今属陕西)人。他曾任隋朝下级官吏,后随唐高祖、唐太宗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走到解放桥头,逍遥楼巍然屹立

逍遥楼始建于唐武德四年(621年),由桂州大总管李靖最早修建,逍遥楼因庄子著作《逍遥游》而得名,楼名由颜真卿书写。登楼可鸟瞰漓水诸峰,历经唐、宋、元、明、清,多次损毁又多次修建。最近一次毁于抗日战争时期,2015年重建。

从唐代宋之问,到宋代范成大、刘克庄、方孚若、李彦弼、李曾伯、张栻,再到元代伯笃鲁丁、吴伯寅,明代杨芳等都为逍遥楼写过诗篇。宋之问的《登逍遥楼》:“逍遥楼上望乡关,绿水泓澄云雾间。北去衡阳二千里,无因雁足系书还”。将遥望山川、思乡恋家、踌躇满志跃然纸上。

登上逍遥楼,近可观漓江蜿蜒流淌,远可眺山峰此起彼伏,站在楼阁上能将桂林老八景中的訾洲烟雨、东渡春澜、尧山冬雪尽收眼底。

有着如此深厚文化底蕴的逍遥楼,无愧于与黄鹤楼、岳阳楼等著名人文地理坐标齐名。尽管因历史的原因,近代逍遥楼的名声有些淡出人们的视线,但逍遥楼对桂林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文化之上,它还具有桂林城市名片的历史价值意义。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