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建水】一座活着的古城
2022-03-26 11:54:00
标签: 建水 文庙 临安府署 云南
在云南众多的古城中,建水是最有特色的古城,自古就是滇南重镇。
朝阳楼也叫迎晖门,建成于明洪武二十二年,至今六百余年,是滇南重镇建水主要标志之一。
去建水前,曾听说:此城三箭之地一寺,五箭之隔一庙,七里之遥一桥,八里之远一塔,到后才发现果然名不虚传。漫步老城,依然可领略昔日“滇南邹鲁”的风彩。
建水有中国第二大文庙,仅次于山东曲阜的文庙,这座始建于元朝的宏伟建筑至今已经700多年的历史了。文庙的东门和南门各有一座孔子坐和立的雕像。南门的坐像大气、敦厚,颇有圣人之风。
文庙的结构采用南北中轴对称的宫殿式,东西两侧又布置了多个单体建筑。同曲阜的孔庙一样,建水文庙也有一池、二殿、二庑、二堂、三阁、四门、五亭、五祠、八坊。欣赏之余,不得不感叹其精美绝伦、宏伟壮丽。
义路
杏坛
过大成门,入内为一庭院,庭院后部丹墀上为文庙主体建筑大成殿。
大成殿下悬挂着“先师庙”三个鎏金大字匾,笔力雄浑遒劲,匾沿镶嵌着玲珑剔透的木雕龙凤。
殿内悬挂着摹刻的清代历朝皇帝赞孔尊孔“御题”贴金匾额八块,有康熙的“万世师表”,雍正的“生民未有”,乾隆的“与天地参”,直到光绪的“斯文在兹”。
有石刻“孔圣弦颂图”一块,高一米五,宽八十厘米,孔子席地而座抚琴授课,四弟子肃立恭听,为明代所刻。
离开文庙。去往临安府署,路过一个牌楼,几乎每个街口都有
临安府署就是古代建水府衙门,建于明洪武十五年,一直使用到清末民初,经历时间之长,在中国也是数一数二。可惜后来在战乱中损毁大半,现在看见的是2016至2019年间重建的。
进大门又见一个牌坊
这个牌坊立在仪门内,也许能起到每天提醒官员的作用吧
府署的广场不大,正面就是老爷升堂审案的地方。两边是六科(吏科、户科、刑科、兵科等)。
各科门口的卡通形象挺有趣
穿过大堂继续往后,惠宣堂,也叫二堂,是明代知府陈候修建,是官员审阅案卷,办公议事的地方,有一些重大私密的案件一般也会在二堂审理
跨过宅门,就算是进入后院了
最后一进院子是知府的家宅
又来到翰林街口
建水学政考棚,也称提督学院考棚,是云南省最高教育行政长官提督学院定期到此集中滇南临安、元江、开化(今文山)、普洱(今思茅地区)四府学子举行院试的场所。
云南提督学政考棚的院试,为科举前的预备考试。凡被院试录取者,便可获得优厚待遇,从此步入国家科举选士的途程。此后再经乡试考中举人,经会试、殿试高中进士,就可被委派为官员,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梦想。不少滇南学子就从这里走出深山,走向全省、全国,成为地方有名之士,成为名儒、名臣,青史留芳,名垂千古。
考棚坐北朝南,面宽40余米,纵深150米,占地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100平方米。房舍整齐对称,共百余间。整个建筑以甬道为中轴线,形成六进院落。一进院为鼓厅、号门,二进院为龙门,三进院设有东西文场,四进院为校士馆,五进院为戒慎堂,六进院为学政公署。
古代学子飞黄腾达的必经之路
瓒婂湴鍚翠汉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6,499
- 关注人气:0
- 荣誉徽章:
【云南·建水】一座活着的古城
在云南众多的古城中,建水是最有特色的古城,自古就是滇南重镇。
朝阳楼也叫迎晖门,建成于明洪武二十二年,至今六百余年,是滇南重镇建水主要标志之一。
去建水前,曾听说:此城三箭之地一寺,五箭之隔一庙,七里之遥一桥,八里之远一塔,到后才发现果然名不虚传。漫步老城,依然可领略昔日“滇南邹鲁”的风彩。
建水有中国第二大文庙,仅次于山东曲阜的文庙,这座始建于元朝的宏伟建筑至今已经700多年的历史了。文庙的东门和南门各有一座孔子坐和立的雕像。南门的坐像大气、敦厚,颇有圣人之风。
文庙的结构采用南北中轴对称的宫殿式,东西两侧又布置了多个单体建筑。同曲阜的孔庙一样,建水文庙也有一池、二殿、二庑、二堂、三阁、四门、五亭、五祠、八坊。欣赏之余,不得不感叹其精美绝伦、宏伟壮丽。
义路
杏坛
过大成门,入内为一庭院,庭院后部丹墀上为文庙主体建筑大成殿。
大成殿下悬挂着“先师庙”三个鎏金大字匾,笔力雄浑遒劲,匾沿镶嵌着玲珑剔透的木雕龙凤。
殿内悬挂着摹刻的清代历朝皇帝赞孔尊孔“御题”贴金匾额八块,有康熙的“万世师表”,雍正的“生民未有”,乾隆的“与天地参”,直到光绪的“斯文在兹”。
有石刻“孔圣弦颂图”一块,高一米五,宽八十厘米,孔子席地而座抚琴授课,四弟子肃立恭听,为明代所刻。
离开文庙。去往临安府署,路过一个牌楼,几乎每个街口都有
临安府署就是古代建水府衙门,建于明洪武十五年,一直使用到清末民初,经历时间之长,在中国也是数一数二。可惜后来在战乱中损毁大半,现在看见的是2016至2019年间重建的。
进大门又见一个牌坊
这个牌坊立在仪门内,也许能起到每天提醒官员的作用吧
府署的广场不大,正面就是老爷升堂审案的地方。两边是六科(吏科、户科、刑科、兵科等)。
各科门口的卡通形象挺有趣
穿过大堂继续往后,惠宣堂,也叫二堂,是明代知府陈候修建,是官员审阅案卷,办公议事的地方,有一些重大私密的案件一般也会在二堂审理
跨过宅门,就算是进入后院了
最后一进院子是知府的家宅
又来到翰林街口
建水学政考棚,也称提督学院考棚,是云南省最高教育行政长官提督学院定期到此集中滇南临安、元江、开化(今文山)、普洱(今思茅地区)四府学子举行院试的场所。
云南提督学政考棚的院试,为科举前的预备考试。凡被院试录取者,便可获得优厚待遇,从此步入国家科举选士的途程。此后再经乡试考中举人,经会试、殿试高中进士,就可被委派为官员,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梦想。不少滇南学子就从这里走出深山,走向全省、全国,成为地方有名之士,成为名儒、名臣,青史留芳,名垂千古。
考棚坐北朝南,面宽40余米,纵深150米,占地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100平方米。房舍整齐对称,共百余间。整个建筑以甬道为中轴线,形成六进院落。一进院为鼓厅、号门,二进院为龙门,三进院设有东西文场,四进院为校士馆,五进院为戒慎堂,六进院为学政公署。
古代学子飞黄腾达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