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

【云南·建水】团山村——“藏金埋银之地”

2022-03-23 10:55:48
标签: 团山村 建水 古民居 云南 旅游

团山村位于建水古城以西3公里处,历史上是彝族的居住地,彝语称“突舍尔”,意为“藏金埋银之地”,2013年3月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团山村保留了19世纪的完整风貌,历史时期的云南不只有丽江,还有西南边陲的红河。这里的古民居既有彝族特色,又带江南风情,古香古色的很有韵味。精美的青砖雕花,门头雕梁画栋,绘画与楹联体现着民居主人的文化追求。

有史书记载,团山村最开始只有彝族居住,后来才从江西鄱阳搬来了张姓一族,所以,团山村的建筑风格就融入了彝族和汉族的风格。

张家花园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由传统中原汉式青砖四合大院、彝族土掌房和汉彝结合的檐瓦土掌房三类建筑风格结合而成,屋顶瓦作形制属传统小式瓦作类,房椽头的瓦当和滴水装饰优美,组合整齐而幽雅,有圆形文字纹瓦当,有圆形图案纹瓦当,有三角滴水瓦当等。

说到张家,也是一个很传奇的家族,当初跟随移民潮来到了团山村的江西人张福,娶了黄氏为妻,生了两子,大儿子张山留在团山,二儿子张海只身去了大理。而留在团山的张家后代繁衍生息家族逐渐庞大,有不少张氏族人去个旧挖矿,发达后回来修了不少大宅,张家花园就是其中最大最豪华的一栋。

张家族人不光修大宅建祖屋,还不断拓展各种生意,创办了几个商号,在光绪年间时,几个商号又并为一个商号天吉昌,从此跻身临安八大商号之一,成为仅次于临安首富朱恒泰的大商号,并且还出资修建了团山村门口的很长一段铁路,可谓是一时风光无限。

团山村是找寻清末民初、云南原生态建筑群的不二之选,时光仿佛将它冻结在了建造伊始。团山村规模宏大,包括古民居5处,寨门3座,寺庙3座,宗祠1座,共12处古建筑,保留了滇南的传统建筑形式。

南寨门,锁翠楼

看着窄窄的寨门,就能想象旧时强盗出没,寨门紧闭,外来人只有本地人的接应方能入内。

看着剥落的墙面和雕花,想象着清末的工匠们一丝不苟的雕刻着窗花门楣,依着主人家的意思,将老祖宗的故事刻下来,让晚辈修身养德。

看着白墙青瓦,尽管颜色不再崭新如初,仍觉得历久弥新。

更难能可贵的是,团山村除了格局严谨,形制规整,还有精湛的建筑工艺。门楣窗棂上雕花精美,书画和雕刻题材均是出自于流芳百世的古籍典训。生活起居之余,也不忘教导后代谨记忠孝礼节,恭和谦逊,充满了人文气息。

 

每家每户,不管面积大小,都会以天井为中心,穿过大门,通过宽窄各异的过道,便到达主体院落。若是面积可观,便会严格遵循明清时期一进院、二进院、三进院"这一最标准的四合院结构。 

古村被冠以云南楼兰古城的美誉,这儿是地方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相融合,历史遗存众多,建筑用材考究,做工精美,虽然许多老房子的木料已经百余年的风吹、日晒、烟熏,且世代有人居住,但仍然不朽,也未遭虫蛀,其价值使得古村成为世界100个纪念性建筑遗产保护对象之一。

岁月的残留

团山村的年轻人大都离开了村子,但老人们仍聚居于此,他们相信这个村子的风水极好,能兴旺家族,于是就日复一日的守着这里。如有机会,应好好住上一晚,细细品味团山村一砖一瓦的故事,一花一草的情愫。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