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轻于鸿毛

(2025-09-17 09:12:51)
分类: 看上去很美
轻于鸿毛

周末,看蓝台综艺《王牌对王牌》第九季。宋亚轩,在游戏环节分享最想出演的角色是“李,《海边的曼彻斯特》男主,因为特别喜欢那部影片。”这个答案超出了全场的意料。这位一向腼腆的大男孩,竟然喜欢这部电影,让我给他涂了一层光环。不过,21岁的他,不可能驾驭卡西·阿弗莱克饰演的“李”——2016年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
饰演经典角色,需要理解,需要走心,除了天赋,更需要阅历。没有经历生离死别,无法把握那种举重若轻的表演中浸润着难以释怀的忧伤。我非常喜欢《海边的曼彻斯特》,9月6日还微博重发了写于2017年9月7日的影评《与悲伤同行》。

与悲伤同行,有助于理解与践行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所说,“理性的人寻求的不是快乐,而只是没有痛苦。”叔本华对此强调,“所有的快乐,其本质都是否定的,而痛苦的本质却是肯定的。”
人生,总有悲伤的事,难以忘怀的人,以及被刺,被辜负,又伤害过别人,还有无可奈何的挣扎。即使有了时间的擦拭,某时某地的触景生情,依然是晃眼的鲜明。我们只能与悲伤同行,不是忘却,而是相伴。或许,死亡才是唯一的解脱。

9月16日,晚八点,包场待遇看了《轻于鸿毛》,又是“再活一次”的主题。一个男人毫无征兆跳海自杀了,留下了相互不知道有对方的前妻和现任妻子,以及一幢留给了前妻经营养老院但法律上归属现任妻子的房产。两个“心善”的女人,一文一武,一动一静,围绕着房子遗产发生纠纷,以及看待同一丈夫,同一事物的不同角度,在相互嫌弃、碰撞、互助、理解中携手面对困境,好好活着。
很有意思的故事。剧中没有纯粹的坏人,只有被生活煎熬的轻喜剧,且不得不承认导演花了心思。影片的叙述和结构看到了贾樟柯的叙事碎片、饶晓志的戏剧张力、邵艺辉的场景表现,甚至还有向吴宇森《喋血双雄》的模仿与致敬,一些上下承转的画面,既有意境也有无声胜有声的力量。然而,电影却搞砸了,试图将女权以及女性与男性、女性之间、女性与自己的主题与探讨采取轻盈的方式表达,但个别的桥段竟然很轻佻,还莫名其妙增加了一些试图渲染情绪却无助情节推进的表演。整个电影,像是红酒西餐的烛光氛围,间歇着端上了水煮鱼、胡辣汤。能展开的情绪,故意留白了,可以一笔带过的,却又浓墨重彩。

轻于鸿毛,才能快乐。片名,是电影想要表达的主题。关于女性的主题表达,近年我看过的《送我上青云》,《被光抓走的人》,《永安镇故事集》、《走走停停》,还不错。尤其是《出走的决心》,《好东西》,那才是举重若轻的叙述。生活,原本是沉重,再也不需要用煽情或痛楚的方式解剖,如何实现轻盈,取决于每个人内心的抉择。
很多年前,有部美国电影《致命交叉点》,理查·基尔主演。至今记得影片的剧情,英俊且事业有成的男主,同时爱着妻子与情人,在回味及憧憬幸福的路上不幸死于车祸。妻子在丈夫口袋,发现一封写给情人的告别道歉信。情人在家里的电话录音里听到了一段真挚感人的求婚宣言。两个女人各自在痛苦中获得欣慰,带着对同一个男人的深情眷恋,在医院门口友好分手。一个类似于“电车难题”的道德困境,向死而生。

我隐隐觉得叔本华那句话的正确,但依然反对。痛苦的本质,在于索取,在于边界,在于时间,造成了快乐的本质是否定。即使是双向奔赴,有时也是地球与月亮的存在。然而,若是快乐不值得争取,人生毫无意义。叔本华补充说,“我们幸福的原因存在于我们的自身之内,而不是自身之外。”“我们感觉到欢乐还是痛苦,归根到底取决于我们意识的内涵。”“所有杰出、优越的人都是忧郁的。”
想起高中时,我读过的《逃避自由》,来回几次读了小半年,读不懂,只记住了几句话,“真正的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能够自我控制。”“自由是选择的权利,也是选择的负担。”“人渴望自由,又害怕自由带来的责任。”我一直鼓吹且崇尚自由,却一辈子没有走出故乡——成为辜负自己的胆小鬼。

《海边的曼彻斯特》结尾——即使那一年的冬天异常寒冷,也总有温暖:李和侄子,坐在船尾钓鱼,恍如回到从前,天蓝蓝,海水清,不说话,静静的,看。
《轻于鸿毛》的结尾,两个女人的背景画面是蔡国强的烟花。我看过后者的纪录片《天梯:蔡国强的艺术》,他的烟花,形式越是奇绝绚烂,越是有一种强烈的宿命感。生命如烟花,在归于万籁之前,活着的形式,才是唯一的存在。
轻于鸿毛

轻于鸿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