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姜文,你行!

(2025-07-19 12:27:08)
分类: 看上去很美
姜文,你行!

梵高的画,好在哪里?我看不太懂。毕加索创作《格尔尼卡》时,是怎样的心情与想法?我也不太清楚。博尔特百米冲刺回望对手时睥睨众生的辉煌背后,我通过纪录片看清了他双足的关节历经磨难及皮相衰老。所有的伟大,传奇,犹如永恒的天上星辰,照耀着人世间的凡夫俗子,或许我们也是行的——只需要某种色彩。
天才,或者说有天赋之人,区别于绝大多数天赋并不突出的普通人,有时是癫狂的,是神经质的,是天马行空的,是看破红尘的,是超越时代的,也是充满力量、自信与征服的,他们竟然还比普通人更努力,悬梁刺股,凿壁偷光,不破楼兰终不还。那是眼睛里的星辰,是心中的一团烈火,是该出手就出手的千钧之力。
如何表现天才郎朗,以及围绕着郎朗成长发生的人与事,电影《你行!你上!》做到了。从画面、到音乐、到人物、到台词、到剪辑……通篇是“癫”与“炫”与“哲”,结合“隐喻”,与梦境般的发生,一鼓作气。郎朗这场3岁到17岁的成长历程,像是礼花从点燃到升空绽放的连贯过程,中间不能有火星熄灭,也呼应着影片结尾郎朗将计就计“三而竭”的换琴出道,是天才厚积薄发的横空出世。

先说画面。
开篇字幕显示,李屏宾是摄影指导,这位外表粗狂的男人因为潜于野的气质让他在故事里客串了音乐大师。有一组俯拍郎朗父子骑车时的春夏秋冬画面,真是“精绝”和“惊艳”。数年前,看过介绍李屏宾的几部纪录片,他说“真正的中国美往往不为眼睛所见,却隐现于蓦然回首间,那是中国文化的厚重感,在镜头的摇曳之间,人与人的连接之中,在家人之间潜移默化,在血液里面代代相传”。
理解了李屏宾的这段话,有助于我们欣赏《你行!你上!》的镜头语言,摇曳,留白,流动、氛围,大量旁观者的视觉,隔山打牛的聚焦,彷佛有层山叠嶂,又似进了苏州园林,尤其是不少有模有样却显得荒诞的画面,譬如在半空中弹奏《黄河大合唱》的那组迈克尔·贝式大旋转镜头,结尾万籁俱寂中高空俯瞰钢琴演奏音乐会现场的上帝视角,铺面而来的浪漫,热烈,情绪顶到那里,真实就必须让位于渲染,变成无中生有的名场面了。

再听台词。
影片里的人物,大多是话痨,台词量几倍于正常电影。细琢磨,这也是一份匠心独具,如果是静默,无声胜有声,接近于生活中日常对话的效果,势必造成画面、故事与台词的脱节与突兀。台词的力量,不仅体现了人物性格,还衬托了几段钢琴演绎间歇的起伏,使贯穿于整部电影的“热烈”没有冷场,依旧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而且,有些台词是前后有呼应,有转场,嬉笑怒骂里有夫妻情、父子情、师生情,慢下来,可以细品。
还有不少金句。探讨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表现的是双向奔赴的恋情还是单相思的暗恋。郎朗向同学解释父亲留言里“半世缘”,很轻巧,却戳心。郎朗演奏了一场享誉世界的演出后,教授对郎国任说,“他才十七岁,在最好也是最有风险的年纪,天使会来,恶魔也会来,故事才刚刚开始,你的焦虑与恐惧也才刚刚开始。”这几个例子,是中文语境里的欲说还休,姜文曾经说:“人生中很多事情是需要感受的,你丧失了感受,你才老说我看不懂,那不是看不懂的事,那就是感受。等你把爱情搞懂的时候,也已经错过了爱情,一辈子也过去了。”

关于故事。
郎朗的成功,不是一场偶然。可能是百年不遇的奇才,叠加为了百年不遇而接力的来自于父母与老师以及亲朋好友邻居的培养、期许、支持,注定不能采用正常叙事逻辑来讲述一个天才的诞生与成长,否则势必造成太多的中国家长对自家孩子的一种误解:你行!你也上!。事实是,这么多年,中国只出了一个郎朗。成功学最大的作用,无非是吸引与制造更多的飞蛾扑火,为了商业叙事,为了主题与价值观的弘扬,等等。
显然,姜文不想落入窠臼。因此,讲述围绕天才的各种发生,只能是非正常叙事,观众认为的渲染、压迫感、癫狂行径,皆是“不疯魔,不成活”,若是没有那种心境与执着,没有挑破天花板去摸摸金字塔尖的万丈雄心与超绝努力,即使是百年一遇的郎朗,也会沦为红尘里的碌碌终生。既松紧有度,浓墨重彩于郎朗琴艺的不断突破自我,又淡彩写意了郎国任为了郎朗成长体现的牺牲、责任感及搞定中外邻居、老师之类生活花絮的高情商,通篇看不出一丝苦难,甚至在漫水的屋顶水池演绎了一场本是父子争吵、抱怨却成为彼此理解、和解的属于天空的梦想追逐。也因此,整部电影,似乎从梵高的色彩、毕加索的解构、博尔特的双脚那里找到了灵感或参照。反过来讲,看懂了后三者,更能知会创作者的用心良苦。
还有,一些隐喻。
有的镜头,力拔千钧,有的语言,四两拨千斤。每一位出场的老师,用标签化、仪式化的表演,暗含了对各自人生与生活的理解,互为镜像又殊途同归。还安排何赛飞讲一遍如何被学生们羞辱的陈年运动往事,这是灰色的,希望永远不要再发生的隐喻。又安排郎朗在德国街头偶遇未来的丈人丈母,吉娜·爱丽丝亲自饰演了怀着她时的母亲,像是特意告诉观众,生命中的偶遇,从来不是一次偶然,而是双向奔赴,这是明亮的,希望美好永恒存在及发生的隐喻。也包括姜文电影中的一贯特色,完全脱离于主题的夹带私货,借用郎国任的嘴,不忘控诉资本主义的借钱生钱与借鸡生蛋——虽然我们的版图是一只雄鸡。

7月18日晚,我欣赏了姜文的《你行!你上!》。很喜欢。挥斥方遒又适宜咀嚼回味,依旧是强烈的个人风格。依旧是不讨大众欢心的独行。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只有少年,才能纯粹,而纯粹是成就传奇的必须要素。传奇,又不止于纯粹,是天赋、坚持、韧性、技巧、机遇的集大成者。想要讲述传奇,同样需要纯粹及匹配的笔意,如果套用传统电影的表现手法,反而削弱基于时空的能量与积蓄,就像好酒是用来品的,抿一口,回味一口,那里有往事,但是,少年喝酒,是大口的,是大碗的,是横刀成一快的畅饮畅想畅快淋漓,眼前只有未来。
7月19日凌晨2:30,我在梦境中醒来,再也无法入睡,索性起来敲下这篇文章,上一次这样的经历,是7月8日凌晨2:30醒来,写下《生而逐梦》,致敬电影《泳者之心》。同样是成功者的传奇成长,东方的烂漫,西方的写实,犹如西方的油画,东方的笔墨写意。感谢这样的电影,诉说人间值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