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阶夜色凉如水

分类: 烟花易冷 |
天阶夜色凉如水
很久以前,牙疼,整宿睡不着,疼得太阳穴跟着跳动,发誓不疼了就要把这颗病牙拔了。后来,某次痛风,穿袜子也能疼得龇牙咧嘴,发誓再也不喝酒不吃海鲜了。人体器官,无比精妙及脆弱,不能有一丝丝偏离原创,但人生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疼,迈开腿管住嘴的浅白道理,却是一份难为的修行。
年轻人,大多挥霍身体,我命由我不由天。年纪大的,皆靠锻炼与花钱续命,人的命天注定。“成名要趁早”,明白自己是普通人也越早越好,什么莽牯朱蛤六脉神剑,什么阿拉丁神灯芝麻开门……成功学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即使不算骗人,也只是一碗诱人但没营养的鸡汤。
近日,虽则依旧高温,夜秋已迫近,黄山栾树一夜变了色。当烟道替代了烟囱,当燃气取代了柴火,少了秋日里夕阳夕烟的绝美画面,就好似少了些许离愁的伴行。“离离暑气散,袅袅凉风起”,“去岁此悲秋,今秋复来此”——这个夏,“我在XX很想你”的路牌,成了年轻人的慰藉,从小确信到低欲望,从内卷到躺平,愤青已老。
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已影响到四季轮回与万物生长。或许,“盲眼钟表匠”能让未来的人类进化出与气候变化相适应的身体,但需很多代人付出代价。指望人类的自我约束,可能犹如寄希望于个体的自控力一般不靠谱。而人生,最高级的自律是学会并享受孤独。
一场秋雨一场寒,只隔了一个周日的晚上,气温直坠十度。天凉了,其他的一切似乎没啥变化。已上映50多天票房惨淡的《隐入尘烟》莫名其妙又火了,影院排片大量增加,这部电影内在是批判,平静与隐忍只是其表现形式。电影自来水的热情,源于社会压力寻找出口缓释造成的机会,也说明“人间的悲欢,未必不相通。”
同样活着,尼古拉斯·凯奇的《猪》显得更意味深长。我很喜欢这部电影,有写一篇影评的愉悦,从森林到水泥森林,到人生到舌尖味道,从寄托到放下我执,从回忆中来到转化成记忆……很有意思的画面,缓慢的,润物细无声。
我们的电影,和韩国比,无论是思想性与作品深度,难以望其项背,当然,可能也是因为不少优秀作品被剪刀手处理了。以至于很多的电视剧,细节完全经不起推敲,只要凑流量明星就能赚钱。这些无聊、没营养的信息,长期定点投喂给屏前的人们。同事向我请假,说送他儿子去大学报到,让我诧异。
许多的人与事,就这样让我很诧异。思维的不同,常让自己与别人的想法格格不入,时间久了,放弃了讲话,各自活成各自吧。发送文章时,看见新浪博客收费调查。免费,可能是商业逻辑的基础,但如果流量导入和广告支撑日渐式微,收费只能是必然选择。赞成收费,让博客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