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凯奇的猪

(2022-09-05 08:24:24)
分类: 看上去很美
凯奇的猪

如何理解这头猪:尼古拉斯·凯奇与其养大及寻找的猪?只需一个汉字,就能囊括全部意义。凯奇在隐居中回忆,在回忆中救赎,在救赎中寄托——“家”,甲骨文(宀,房屋)(豕,猪),表示屋里养着一头猪,那是家,是活着的幸福与相守,即便你曾经一路丢弃与悔恨。汉字很神奇。构造上有“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如果有势力想要将汉字王国从地球上抹去,恐怕造物主不会答应。即使没有上帝,天道也不允许。
然而,凯奇不是这样认为,他说:“我们无须在乎那么多,一万年前,我们所在的这个地方,还在四百英尺深的水下,每隔两百年,沿岸就会发生地震,下一场大地震就快来了,当震波袭来时,大部分的城市都会被夷为平地,每座桥都会坍塌,沉入威拉米特河里(源出喀斯喀特山脉,流贯俄勒冈州西南部,向北流,在波特兰西北注入哥伦比亚河),所以就算想逃也无处可逃,地震后的幸存者也只是等待着,五分钟后抬头看,就会看到十楼高的巨浪,接着所有人,都将再一次沉入海底。”他这样说的时候,平静且期待。

既然结局是毁灭,那么,什么是凯奇活下去的意义呢?凯奇未曾露面的妻子说:“今天是你的生日,所以我们会去一家很特别的餐厅,你又要整晚品头论足,所以我决定大醉一场……喝醉之前,唱首歌祝你生日快乐。”每次,凯奇只能听这段录音的前半段,直到寻猪归来,他终于能听完整段录音了。有人说,如果悲痛能说出来,能听下去,代表释然了。
“我记得我做的每一顿饭”,这是凯奇作为传奇大厨的天赋,但可能也是搞砸了生活的本源。他在探寻旧居时向坐在台阶上的小男孩介绍院子里曾经长过的柿子树,“柿子是一种长的像番茄的橙色的水果,没成熟之前千万不能吃,会很麻烦,但是,如果放久一点,它就会清除掉一种叫单宁酸的东西,然后就可以吃了。”生活,何尝不是如此,酸甜苦辣咸,尝尽人生百味,才能看懂这人间的烟火。

凯奇,失去了妻子,跑到森林里,放逐自己十几年,养了一头能寻找出顶级松露的猪。其实,松露是他自己找的,“只要看树,就知道松露在哪里”。但城里的餐饮界老大雇人绑架了这头猪,用来停止凯奇和老大儿子的松露生意。老大和他妻子争吵了一辈子,妻子自杀变成了植物人,老大和他儿子过着既熟悉又陌生的日子,而他们共同的关于快乐的惟一回忆却是某年享用了大厨凯奇的晚餐之后不再争吵只有快乐,但快乐只属于一个晚上。
于是,凯奇的寻猪之旅从原始森林出发,在波特兰的水泥森林中徐徐铺陈与穿越,这个失意且邋遢的老头,毫无预兆地切入他过往那些熟人的回忆。在小镇的咖啡店,他认识的服务员已死了十年,他连请求借打电话的话都因多年未讲话而讲得断续而笨拙;他去地下拳场甘愿被人花钱挨打,对方狠命泄愤的每一击有不堪往事;他去面包坊找昔日的面点师讨要口味始终如一的面包,还见到了他妻子要求换掉的新窗帘;这更让凯奇想念起那头听得懂他的话还会冲他甩尾巴的猪了——为了猪,他必须入这城市丛林,必须面对过去,必须知道生死。

用一顿实在过于久违的大餐,凯奇融化了老大早已变成坚果的心。那年的红酒,那年的面包,那年的烧鸟与滋味,只是你在我在她已不在,此情此景此生有憾。而同样,得知了猪的死讯,凯奇从含泪到不忍到画面无音的恸哭坐地,彷佛人间所有的失去,就是一次又一次的轮回与凌迟,区别在于可能是昨天的昔日不再,是今天的悲鸣,也是明天的当爱已成往事……
“田园蘑菇馅饼”,是凯奇与猪的两情相悦。“妈妈的法式吐司和解构扇贝”,是凯奇与新一代大厨关于餐饮本质的舌尖争锋:人生理性了,就遗落了自我,失去了本真,剩下的就是欲望与物质的追逐,而重要的,只有那些失去后才明白的真谛,从来是那些容易的,从容的,普通的相守,然而,日子会让我们的心里蒙尘。当失去后重新寻找与思考时,同样的“一只烧鸟,一瓶酒,一块咸面包”,隔着日子的品尝,就成了“人面不知何处去”的欲哭无泪。电影的这三段式烹饪标题,举重若轻。

“年轻的时候认为有很多重要的在前面,只要不停地奔走就能看到,走过来了发现重要的都在身后发生了,已经过去了,再往前又是一片空白。”七年前,我妈说,再也不养狗了,它天天围着你转,十几年后的某一天,它老死了,会很心疼。
我们总是以为时光很快,但唯独和亲人长久在一起时,觉得反正时光很长,清明端午中秋春节一次又一次,不急,慢慢来,还可以吵架,还可以伤害,还可以出走,还可以心无挂碍,还可以去追求很多很多自认为是重要的人生探索与收获……却总是后知后觉,其实陪伴才能弥补或延缓更快的消逝。

媒体将凯奇的猪,与基努·里维斯的狗,相提并论,这纯粹是专业碰瓷,哗众取宠。我欣赏基努·里维斯的《疾速追杀》三部曲以及未来的第四部,这是杀手莱昂之后最冷的杀手。但尼古拉斯·凯奇的《猪》却是美国版的《隐入尘烟》,关于活着的虚无,两部电影镜像的不同价值观的思考,后者是批判又理解于土地对生命的绑缚,而前者,反而更像是舌尖上的前世今生。
作为舌尖上的国,或许我们更有理由理解这部凯奇的《猪》,让我想到了故乡的人,有的酒鬼,有的烟鬼,有些孤独一生的人,有些喧嚣之后归于沉寂的人……我很久没有写影评的冲动了。凯奇的《猪》做到了,上一次是2012年的罗伯特·德尼罗主演的《成为弗林》。这世界那么多人,有的人养狗,有的人养猫,有的人养花花草草,而凯奇,养了一头猪,跟着他挖松露,大树参天,大河弯弯……许多的歌,唱成了经典,极少的人,活成了传奇——但平凡,才是幸福。

凯奇的猪

凯奇的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漫长的告白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