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教多学随想之十九
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比课本更重要
陈禾
一位朋友邀请我去参观她当园长的幼儿园。在品茶畅谈之间,来了一通询问何时可报到的求职电话。
园长说:“一位朋友的女儿,在民办大学毕业,拥有钢琴十级证书,想来我这儿当教师。”
“你想聘用她?”我问。
她说:“那得通过考试。她没有幼教的专业资格,即使当音乐教师,也要懂得教唱歌,必须学过儿童教育心理学,能引导孩子做游戏。”
园长说的“专业资格”是指拥有高等师范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学历或完成幼儿师范学校的培训课程。她说:“本科学生未必懂得幼教,能弹钢琴未必会教唱歌,不能因为他是朋友的女儿就聘用,我必须为幼儿园的保教水平负责。”
我这位朋友对她的专业极其重视,看得出她为幼儿园的管理费尽心血。这所幼儿园坐落在建筑物密集的居民区中心,临街而建,周遭没有绿地广场,但街道两旁花木整齐,没有商贩,地面洁净,环境清幽雅致。幼儿园里没有亭台楼阁,只有一座两层建筑物和一个游戏场,但麻雀虽小五脏齐全,应有的设备都有,最难得的是物尽其用,而且用得很有创意。在教室里,老师和孩子们互动频繁,都能响应老师的引导,勇于发言;在游戏场,孩子们蹦蹦跳跳地在活动,没有人离队,和老师的互动自然有序。
我说:“您一定下了很大的功夫!”
“哦不——我最空闲!在这里,我是个闲人。”
多么自信的“闲人”。在有效的管理下,每位教师各尽其职,领导人变成幼儿园的后勤支柱。这位园长能够花一整个下午陪我喝茶畅谈,没有响个不停的电话铃声,没有随时推门进来请示汇报的教师,没有家长前来询问孩子的学习状况。我在访问过的许多幼儿园中司空见惯的情景,在这儿都没有发生。是不是园长高高在上,远离群众,以致成为孤家寡人了呢?
“上门推销商品的人,我从来不接见;喜欢指手画脚的,我也不应酬。”院长说:“老师们每星期开一次会,有什么困难,有什么需要我拿主意的,都在会上解决了。我必须放手让老师去干。她们都有一定的专业能力,带孩子肯动脑筋,和家长的互动也很到位,我不插手,她们就敢负责、肯负责。我只是隐性观察,发现有非得干预不可的事件时,就在放学后请有关的老师留下,和她一同讨论。”
“老师们怎样教孩子?我是说幼儿园的教材,是不是统一的?学生有没有课本?”我问。
“我不指定单一的课本,但统一的教材是必须的。在开学前老师们都要集中做一周的集体备课,一同研习,我要求她们发挥想像力,把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都想的细一点儿,大家交流,分享经验,做好一学期的准备,看来她们都做得很好,很少突发的事件,所以我就可以有时间喝喝茶,多思考一些问题儿童的教导问题。”园长说得很轻松。
我想起了这位园长的学历。她原来是个妇幼专业医生,被调来主持幼儿园后,又积极进修,获取了高级育婴师、心理咨询师的专业资格,又积极参加心理卫生协会及各种文化艺术与社区活动,积累了丰富的学识和经验,她的“专业能力”是毋容置疑的。
说到教材,我曾说过:“要求幼儿园管理层和教师,以及配合培养幼儿正常成长的家长,都能在同一个教育理念,采用可行并有效的教育方法来引导、协助幼儿成长,就应该有一套完整的,可遵循的教学系统和教材。”教材可以包括幼儿使用的“课本”,也可以只是指教师的培训课程和教师/家长指导手册。在幼儿园教学队伍的专业能力不足的情况下,“教材”及“课本”是保证幼儿园“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虽然这种保证是“只求过关”的基本水平,但在师资水平无法立刻提高的时候,采用课本还是一种可行的选择。
我曾经在一家乡镇重点幼儿园进行一年的跟踪调研。幼儿园的园长几乎天天忙得没时间和我多说话。她每天7时到幼儿园,没有一刻可以安坐:家长、村民、镇政府官员、各种游戏器材和幼儿园设备的经销商、小商贩、求职者,几乎可说应接不暇,来了一批又一批,中间还要处理老师不当行为遭投诉、孩子哭闹离开教室、教职员争执或不满。毫无疑问,这位园长精力旺盛,就是天天处在忙忙碌碌而不知如何是好的焦虑中主持校政的。我不得不怀疑,要是没有一套好的教材,这所幼儿园能给孩子们什么教育?我也不得不怀疑,就算有了很好的幼儿课本和教师手册,教学质量就能够保持在一定的水平吗?
这两所幼儿园给我们提供一个鲜明的对照:前者有专业能力极强的园长,所以能够打造出一个专业的教育团队。这个团队,能够“消化”所有有用的教材,并开创出一个家园合一的幼儿成长乐园。“教材”当然重要,但教育团队的专业能力显然是主导。相反,后者无论是园长、教师或保育人员,都缺乏专业能力,办学环境也相对欠缺有利因素。先不说社区的种种干扰,镇领导的过度“关心”更是个致命伤:园长是副镇长的夫人,合作当然无间。于是要聘请一位后勤主管时,教委派了临近小学一位有行为缺失的教师来充任;要聘请保育员,镇政府派了三位“军嫂”来报到;要音乐教师,立刻来了一位舞蹈表演系的本科生。这样七拼八凑的“人才”,大家各行其是,就算有很好的“教材”,教学质量能保证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