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教多学随想之十八
幼儿园不要课本:我们让孩子到幼儿园去干嘛?
陈禾
难得有这么一次交流——和几位幼儿教材、儿童绘图本的资深出版人、总编一起探讨现阶段出版社究竟该为幼儿提供怎样的智能开发教材,话题很快就转到幼儿园的课本问题。
安徽省教育厅不久前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幼儿园一律不得使用幼儿课本等变相教材,严禁“小学化”教学。这一禁令,引发了幼儿园主管、教师和家长的不同反应,但杂音虽多,归纳起来,就是两句话,揭示了两个幼儿教育的大问题:
第一句:幼儿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就是为了保证孩子不会输在起跑线上。
第二句:幼儿园必须满足家长的要求,才能够生存与发展。
这两句话其实都不触及幼儿教育的理念和教学法。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
第五条
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是:①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②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③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④萌发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这是从“智能开发”的角度阐释幼儿进入幼儿园的目的和学习、个性发展的要求。
第二十一条
教育工作的原则是:①体、智、德、美诸方面的教育应互相渗透,有机结合;②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③面向全体幼儿,热爱幼儿,坚持积极鼓励、启发诱导的正面教育;④合理地综合组织各方面的教育内容,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⑤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⑥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
这是从幼儿园教师专业职能的角度,阐释教师的作用、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和教育实践的目标性原则。
第二十五条
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①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和指导游戏;②应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时间、空间、材料)。游戏应强调多功能和可变性;③应充分尊重幼儿选择游戏的意愿。鼓励幼儿制作玩具,根据幼儿的实际经验和兴趣,在游戏过程中给予适当指导。保持愉快的情绪,促进幼儿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第二十六条
幼儿园的品行教育应以情感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
这是从幼儿园孩子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效果来要求教师以更有创意的方式来设计教材和教学法。
上面的引述,可以看出:
第一,安徽省教育厅和持有相同看法的人,从“减负”的要求来禁止幼儿园教材是用高射炮大小鸟,无从瞄准,结果当然是与幼儿园教育理念无关,是“摆个姿态让媒体记者拍照”罢了。其次,“与小学教材重叠”的弊端不是采用不采用教材的问题,而是专业监管与督导不力的问题。当然还有“老虎效应”——一些地区的领导关心亲朋戚友的事业发展,总是喜欢向幼儿园管理层推荐教材,获得关心的园长,就有顺水推舟的义务。
第二,幼儿园领导的反对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没课本,就很难对教师实施有效的监管和督导,这种思维的形成主要是对自己的幼儿教育专业能力没信心;另一个是担心从此以后会得罪前来表示关心的教材销售大军。
第三,幼儿园教师的反对最主要的还是对自己的幼儿教育专业能力没信心。他们不怕花时间,也不惜出大力,但有书可教和自主设计教材是有很大差别的,也许心中没底,怕自己搞的教材过不了家长关,于是相信一动不如一静。
第四,家长的反对是担心没了教材,孩子玩野了,不识字,不写字,将来入学,非输在起跑线上不可。孩子的学习是一场马拉松竞赛,从幼儿园这个起跑线开始,完成小学、中学、高中、大学,最后抵达成才的终点线。家长想看到自己的孩子从幼儿园起跑,就是个领跑者。他们并不知道“领跑者”一般都是冲刺了一段路程后,不是气喘腿软退出竞赛而望不到终点线,就是倒在终点线前,或勉强撑到终点线,有气无力地躺着喘气。
现有的幼儿园教材多达数十种,被普遍采用并当作课本,老师按照既定进度逐课施教的,也有近十种。这些“课本”,从内容看,虽然符合“幼儿园工作规程”关于教学内容的要求,但在实施上,的确存在违背或无法体现第二十一条“教育工作的原则”和第二十五条“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也就因此不能完成第五条“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换句话说,采用这样的课本,将无法保证幼儿的学习质量。至于和“小学重叠”,应该是教师及家长过度强调“读”、“写”的教学,强制幼儿完成指定作业,有些家长甚至还再加码,逼着孩子背单词。
那么,是不是一纸禁书令就解决了问题呢?不要课本,是不是就比要课本好呢?
第一个问题其实不必回答,也不需要答案。我注意的是第二个问题。
幼儿园要不要教材?当然要。要不要把教材编写成课本?我认为也要。但是,教材及幼儿课本的编写必须非常专业,既要求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的幼儿培养理念和实施指示,也要允许教师因时、因地、因人的个别差异,进行创意,发挥最大的教育效果。
简单地说,教材的核心在教学的技术性指引,也就是《教师/家长手册》,而针对幼儿使用的《课本》,主要是图片和游戏的示意图或美工、游戏用具的制作图解。
无可否认,目前幼儿园的师资存在着专业能力的差异,甚至可以说,能力欠缺、教学法落后、创意能力偏低的教师为数不少。面对这个现实,为教师提供足够的、详细的教学指引及技术训练、教具和玩具的制作指导、幼儿个性的分析及智能和学习能力的测评技术实属必要。也只有这样做,才能保证幼儿教育的质量。
具体地说,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开发智力,培养兴趣与好习惯,都要通过各种体验式活动来进行,而游戏更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要求幼儿园管理层和教师,以及配合培养幼儿正常成长的家长,都能在同一个教育理念,采用可行并有效的教育方法来引导、协助幼儿成长,就应该有一套完整的,可遵循的教学系统和教材。这套教材必须是开放性的,可让教师发挥创意,并在做出针对性的调整下能够适应不同地区、不同生活经验与学习能力的孩子。在没有这样一套教材之前,使用现有的过时的教材固然会妨害孩子的学习与成长;而一刀砍下,禁止使用这些教材,同样是在妨害孩子的学习与成长。
给幼儿园提供一套专业的,能有效发挥教学效能的教材,是出版社刻不容缓的任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