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教养的最大难题是亲子的“有效沟通”
(2009-10-08 20:07:05)
标签:
有效沟通教养积极倾听同理心信任育儿 |
分类: 少教多学随想录 |
少教多学随想之十五
子女教养的最大难题是亲子的“有效沟通”
陈禾
● 您每天花多少时间和孩子单独谈话?你认为足够吗?
● 孩子和您说话的时候,您有没有专心听,让他说完?
● 您清楚孩子在幼儿园中的活动吗?您是怎样知道的?
八岁的文森要玩姐姐的电动玩具,但十四岁的杰丝却不让弟弟来打扰。她专心地操纵遥控器,让汽车在崎岖的道路上以飞快的速度超越种种障碍,紧张得没空去回答弟弟的话。
但是,更烦人的事老在困扰着她。文森坐在离她和电视机稍远的沙发上,不断地问姐姐什么时候才可以让他玩。姐姐根本就没空理睬。于是文森问:“你打算永远霸占着吗?”
“我不会!”杰丝终于回答,但她眼睛还是盯在荧光屏上的汽车。危险——车子正要拐弯,差点儿冲上路边的另一个障碍。
文森很失望,想从姐姐的手里抢来遥控器,但杰丝没给他机会,文森气得只好离开,一路踢着一个易拉罐。
电话铃响了。杰丝把遥控器放在沙发上,跑到客厅去接听。文森却从门外闪了进来,一把抓起遥控器。
杰丝的电话足足讲了半个小时,回到房里的时候,发现她的电玩已经变了样子,荧光屏上打出的是车毁人亡的惨状。她连忙去问妈妈:“刚才是不是文森来玩我的电玩?”
“没错,我是看见他在玩。”妈妈回答。
杰丝去找文森兴师问罪。文森正坐在自己房里的沙发上看电视。
“没有,我没动它!”文森不承认他玩了电玩。
“你说谎!”杰丝生气了。
“我没说谎。”文森继续看电视。姐姐气呼呼地跑出房间,妈妈看见了连忙赶过来处理问题。
妈妈关上电视,双手叉腰,瞪着坐在沙发上的文森说:“文森,你真不像话!我看到你在姐姐的房里玩她的电玩。我很不喜欢你说谎,罚你一个星期不准看电视!你的行为真正令我伤心,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好了,读到这里,你是不是发现自己在处理孩子争吵的事件就像文森的妈妈?看到孩子犯错,立刻气呼呼地斥责?或者正好相反,觉得两姐弟吵个架算什么?不处理,他们也会很快和好吧!不,这两种态度都无法处理好孩子的教养。我们再看看作者给我们提供的一个处理方式:
妈妈关掉电视,但没有瞪着文森说教,而是冷静地走到文森旁边的长沙发上,像他那样舒服地坐了下来。
“文森,你能不能告诉妈妈,刚才为什么没有得到允许就拿姐姐的电玩?”
“我没拿。”文森回答,但声音很小。
妈妈冷静地回答:“不,我看到你在玩,你为什么不说实话?”
“我认为会惹来麻烦。”
“但是,说谎有什么好处呢?”
“让我摆脱了麻烦。”
“哦——你相信说谎能摆脱麻烦。当你在说谎时,你有什么感觉?”
“不好。”
“那就是说,说了谎,你觉得难过,也许你还会为了这个行为感到羞愧?”
“嗯……”
“看得出来,你并不想有那样的感觉。让我们来看看:说谎让你摆脱了麻烦了吗?”
“没有。”
“你说谎伤害了任何人吗?比如我,或者你姐姐?还有你自己?”
“是的。”
“那你对这个情况有什么话要说?”
“我要说实话。”
“这是个正视问题的好办法。下次你有问题的时候,比方考试的成绩很差,你会怎么做?”
“说实话。”
“好,你说的很好。现在你知道对姐姐那样做的后果了吗?”
“我知道,我一个星期内不能向她借电玩?”
“这不是我的意思。我想,你还是直接去和姐姐说,你认为怎样?”
“好,我这就去找她。”
看吧!请您相信,这不是在编剧本,只要妈妈能够“积极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然后在“同理心”的驱使下,和孩子坦诚地交流,孩子一定会在妈妈的引导下,最终认识错误,并且愿意采取行动去解决难题。我们不妨把文森的故事再延续下去:
文森妈妈成功解决孩子教养的难题,包含了四个要素:
第一,妈妈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冷静地交流,孩子觉得受到妈妈的信任,所以愿意把内心世界向妈妈敞开。
第二,妈妈不表示自己的意见,不作批判,而是引导孩子自己找问题,找答案。
第三,妈妈不扮演法官的角色,把法官让回给孩子,让他自己裁判,自己决定该怎么做。
第四,孩子感受到沟通无障碍,所以愿意主动去解决问题。
是的,问题在沟通!家长不能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就不能教育好子女。而“有效沟通”的秘诀就是:第一,积极倾听;第二,要有同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