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办桌”与“吃桌”——乐在“共享”

(2009-09-16 18:54:26)
标签:

中国代表团

听障奥运

草根文化

运动会

办桌

文化

分类: 通识平台

“办桌”与“吃桌”——乐在“共享”
陈禾

 

    昨天晚上台北主办的“听障奥运”圆满落幕,《联合报》在报道这场别开生面的闭幕礼是这样写的:
    “台北采用别开生面的‘办桌’,席开三百六十桌,邀各国选手吃美食、看表演,结束前烟火升天,让听奥画下美丽的句点。”
    有图为证:

“办桌”与“吃桌”——乐在“共享”


    国际性运动会的开幕、闭幕典礼,主办国总是搞得庄严、隆重,于是一些非体育因素往往主宰了运动会的运作。一个月前台湾高雄主办的“世界运动会”,中国代表团在开幕礼时因为“航班延误”赶不及出席,闭幕礼又“航班提前”无法延缓。这次,听奥开幕礼也是“航班延误”了,但闭幕礼却正常得很,据《联合报》报道:“开幕式缺席的中国代表团,昨晚参加闭幕式,举着‘台湾灾区同胞加油’红布条,温馨的巧思赢得观众热烈掌声。”
    为什么这次航班不会提前起飞呢?中国代表团团长贾勇说:“台湾承办这么盛大的运动会,大家要共襄盛举。”这是航班不提前起飞后的“官方发言”,但前提是:“台湾小吃这么有名,有这么好的机会,我不会放过。”
    真的是这样吗?我不评论运动会,也愿意远离政治。引起我兴趣的是“办桌”。
    “办桌”是闽南话,用汉语说,就是“设宴”或“办酒席”;来赴宴的就叫“呷桌”(吃桌)。事实上,“办桌”、“呷桌”和 “设宴”、“赴宴”,无论形式或内涵都不相同。不只是在台湾,在以前的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乡村,每逢喜事,例如婚嫁、为长辈祝寿、孩子满月或新居落成,就会准备大鱼大肉、美味佳肴和啤酒洋酒,邀请亲朋戚友和同村邻居来大吃一顿。和宴会不同的是,这类宴客重在“同乐”,被邀请者几乎都是阖家光临,而且饮食的时间很长,从中午到晚上,菜肴随时端上,随时补充,来客可以随时离开,随时加入,因而被称为流水席。
    但“宴会”可就大不相同了。赴宴时,衣着要讲究、不能扶老携幼、红包不能忘、时间不宜早也不宜迟;宴席中,主人莅临要起立恭迎,主人敬酒要附和;服务员分菜、倒酒,给了你你就吃喝。菜上完了,主人已经站在大门口躬送,不告辞回家都不成。这样的宴会,注重的是形式,“仪式”走完就大功告成。
    “办桌”是一种草根化的社会活动。在这样的场合中,主人的地位并不能凌驾于宾客之上,大家不谈权势,不翻旧账,不标榜原则,只求眼前的融洽,大家能畅快淋漓地吃吃喝喝,如此而已。
    台北听障奥运的主办者无疑是充满智慧的,而中国代表团也领会了其中的奥妙,为两岸和平贡献了一曲馨歌妙曲。
    别小看草根文化。在海外华人社会,闽南话、广东话、潮州话、海南话中所蕴含的草根文化,是这些漂流海外者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生活拼搏的经验积累,其中许多智慧结晶,正可协助我们解开今日复杂的社会问题、生活问题甚至国家问题的死结,值得好好去学习。

 

【声明】本文欢迎转载或转贴,但请尊重作者,在转载或转贴时别进行删改,并请注明出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