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或爱迪生妈妈,谁才是现代好妈妈?
文/陈禾
和几位妈妈在闲聊家常,很快就有人提起孩子教育的事。
一位妈妈说:“我在这儿买房就是为了给孩子提供一个有利学习的环境,可是现实太令我失望了,看来我得再搬家!”
“你真是一个现代孟母!”一位说。
“孟母是个好妈妈吗?”另一位说。
这真是个引人深思的话题。我说:“孟母确实是个好妈妈,但不是一个现代好妈妈。”
这话怎么说呢?妈妈们七嘴八舌地展开了议论。肯定孟母是个好妈妈的见解是一致的:她善良、勤劳、慈祥、意志坚定、坚持原则。她年轻守寡,丈夫穷途末路而客死他乡,只给她留下嗷嗷待哺的三岁儿子。她决心依靠自己的双手把儿子养大,并且培养成一个出人头地的大人物。于是,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她多次搬家,并且严格管教孩子,督促他努力向学,终于为中国培养出一个大思想家。谁能说她不是一个好妈妈呢?
然而,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孟母生活的时代是2千3百年前的中国。那个时候,出身贵族的孟子,只要有个高学历,就可以当大官,交游来往的是士大夫阶层,既不需要面对岗位竞争,也不需要应付复杂的社会关系。如果把孟母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用于教育现在的子女,那肯定会教育出一大群“啃老族”。
所以,对于孟子,孟母是一个好妈妈,但把她作为现代妈妈的学习典范,就不一定适合了。
一位母亲问:“爱迪生的妈妈是另外一种典型,她是不是好妈妈?可不可以作为现代妈妈的学习典范?”
爱迪生的妈妈虽然生活在160年前的美国,但因为本身是小学老师,有超前的教育理念,又掌握了一定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和教学技术,所以她不采用强制性管教和灌输式教育的手段,而是循序渐进地开发孩子的多元智能。她以启发性的引导方式激发孩子探索知识、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和自主解决难题。她重视孩子的学习过程,通过各种体验式学习活动逐步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创意能力,培养孩子契而不舍的学习意志,建立孩子的自信。这样,不必严格的管教和督促,爱迪生却能自爱自律、主动学习;不必积极教导,爱迪生却能学得更多、更广,也更深入。
相比之下,孟子的家庭虽然比较贫寒,而且孤儿寡母,无依无靠。但在古代的封建制下,他有个贵族的身份,属于特权阶级,孟母的教养方式正是培养特权阶级精英的有效办法。孟母的有效教导,就能保证儿子的仕途畅通无阻。
爱迪生的父亲是个小商人,母亲当小学教师,兄弟姐妹7人,可以说是个小康之家。当时美国发生经济不景气,父亲的商店不久就倒闭了,只能到远地去打工。母亲撑起了整个家,经济上促襟见肘,偏偏爱迪生刚上学就遇上了一个刚愎自用、没有教师专业能力的老师,为了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也为了孩子的教育与成长,他将孩子接回家,亲自辅导他学习。她给孩子创造了广阔的学习空间,引导他进行全方位的学习,提高他的学习能力和创意思考能力。在这同时,他也支持孩子自食其力,让他去当报童、当小贩、甚至创业办报,为自己的研究工作和购买实验器材赚取经费。这样做,既养成了他脚踏实地、肯吃苦能耐劳的个性,也提高了他的工作能力和百折不饶的事业心。
“好妈妈”必须是能够教养子女成才,同时保证那是当代国家需要的、具有工作能力并愿意为国家做奉献的人才。从这个角度看,孟母这类型的好妈妈完成不了上述任务,绝不是“现代好妈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