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一个称职的家长
(2009-08-15 23:21:16)
标签:
教育 |
分类: 心灵成长 |
在职业上,上岗以后,老板给你一个试用期。以后经过考核,认为你不称职,把你辞退。那没什么,再尝试应征别的工作。但是当你生儿育女,当上家长以后,这一上岗就是终身制,不论称不称职,你都无法推卸抚育孩子的责任。
身为父母,“把子女培养成才”,就算不是惟一,也是最重、最主要的责任。所以,家长的任务是不能逃避的,也不能“敷衍塞责”磨洋工,必须干好,干得出色。于是,许多家长都用尽心思,力不怕多出,钱不怕多花,一心一意要把孩子打造成出类拔萃的人才。可惜的是,许多家长的一番苦心,到头来都不能如愿以偿。
《新浪网》曾经针对家长介入高考的程度进行了一项调查,在2038名家长中,有三成的家长长期请假或放弃工作来专门照顾参加高考的孩子。其中,有些家长特别租了房子或酒店客房,让孩子住入,自己扮演书童兼保姆的角色,长达半年。继续上班的家长也表示,孩子参加高考前,家人的生活都失去常态,一切活动都暂时停止,全部时间都用在督促孩子备考的任务上。这反映出一些事实:
(1)家长费尽心机,出尽全力,花了十几年的时间,依然没法让孩子提高学习能力;
(2)家长不信任孩子,认为自己不在旁边督促,孩子就不会努力,不能考获好成绩;
(3)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认识不足,既不了解孩子的学习能力,也不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
(4)孩子的心理素质差,说明孩子在十几年的成长过程中,家长的教育是失败的;
(5)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虽高,但对于把孩子培养成为怎样的“人才”,却没有足够的认识。
因此,家长必须学习,知道怎么样的人才是“人才”?要怎样去培养?培养些什么?你有没有能力去挑起这个重任?这可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楚,也没有任何标准可以衡量。
一、什么是“人才”?
从适应社会需要的角度看,“人才”的涵义是:
(1)身体健康:健康,才谈得上其他能力的正常发展;病夫将成为国家社会的负担。
(2)心理素质良好:情绪稳定,能适应生存、积极学习并与人相处;感情脆弱者不堪一击,难负重任。
(3)知识丰富:现在是知识化经济时代,知识当然越多越好;要有终生学习的能力和韧劲。
(4)有生活自理能力:立身而后立业,处理好个人的生活才能好好工作;生活不能自理,本领再大也枉然。
(5)至少有一技之长:有专业技能,还必须能掌握现代化工具,如电脑;技能平庸,当然算不上人才。
(6)有主见,有目标:意志坚定、自信、有理想,有管理和领导能力;不能独立自主,谈不上前途。
(7)正面的价值观:爱国乐群、公益至上、信义为先,品德高尚;持负面价值者将受到社会排斥。
那么,不管您愿不愿意,接受不接受,在孩子降生的那一刻开始,这些问题就摆上你的生活日程。你必须弄清楚:
(1)我要培育出一个怎样的孩子?
(2)我怎样去落实我的培育计划?
接着,你还必须有第二层面的理解和考虑:
(1)必须具备哪些能力才能做一个合格的家长?
(2)我有没有具备这些教养孩子的能力?
(3)在环境条件发生改变的时候,我要怎样去调整我的培养策略?
(4)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出现任何非预想状况时,我怎样去适时做出有效应变?
(1)健康成长
(2)个性塑造
(3)能力倾向
(4)学习能力
(5)爱心教育
(6)创意思维
(7)沟通能力
(8)价值观
上述参考值从宏观的角度非常扼要地列出基本要求和策略指引,但并不能概括所有可操作性的纲领和教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