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围原生家庭》乖孩子,很可能是因为在原生家庭中受了伤
(2022-05-26 10:20:33)《突围原生家庭:如何在过去的伤痛中重建自我》斯蒂芬妮·斯蒂尔 | 微信读书
如果父母爱的能力有限,或者缺乏共情能力,难以体会孩子的感受和愿望,那么孩子就会主动承担责任与父母建立起关系,并把自己的基本心理需求暂时放在一边。
为了更好地适应父母的要求,孩子会压抑自己与父母要求相悖的愿望和感受,变得乖巧听话。为此,他付出的代价是不知道该怎样合理处理愤怒的情绪,在内心的冲突中,经常感到疲惫。换言之,这些孩子长大之后,会成为一个脾气好的好人,但内心却藏着一个憋屈的灵魂。
愤怒在生命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代表我们的底线和坚持。所以,如果孩子的自我坚持总是被父母的权威击溃,那么孩子慢慢就会认识到,比起坚持,抑制内心的愤怒更重要。由此,孩子也就没有办法学习如何处理这种情绪,也不会合理地坚持自己的想法。
青少年以及成人内心的阴影小孩会一直受到父母的影响。由于这种影响,孩子很容易把别人当成主导者,或者权威人士。所以,乖孩子,很有可能是因为在原生家庭中受了伤。只有当他真正认识到自己内心的阴影小孩,并消除这种深刻的影响和信念,才能真正地跟身边的人平等相处,开启自己的人生。
如果父母不能设身处地考虑孩子的需求,他们就很难真正体会孩子的感受。这样一来,尽管孩子的想法是正确的,也经常会产生这样的情绪:“我所想的和所感受到的都是错误的。”
那些给孩子带来伤害的父母一般都特别强势,自以为是,缺乏共情能力,不会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这些父母之所以会这样,其实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感受也很陌生。因为了解自己的感受是设身处地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的前提。
父母设身处地思考问题的能力是教育能力的重要指标。也就是说,父母是否有共情能力,是孩子接受积极影响,或者消极影响的关键。
与内心阴影小孩的对话非常重要,这样我们才能知道自己的痛点,也就是内心触发器的位置在哪里。
父母的重视程度越低,孩子想要的关注就越多。内心阴影小孩的情况也相似:如果他的恐惧、羞耻或者愤怒从未得到倾诉和表达,从未被人理解,那么这些情绪就会潜伏在他的心底,在成人自我没有察觉的情况下,慢慢演变成伤痛。那个不开心的、受排挤的阴影小孩会经常愤怒,并把怒气转嫁到其他人身上。
内心的小孩会受到内心信念的影响。信念就相当于心理上的操作系统,它凭借着自己无穷的力量将过去粘连到现在,并通过阴影小孩和阳光小孩深刻地影响着我们,限制了我们的感受。
从根本上来看,信念是一种想法,而想法会影响感受。与此同时,感受也会影响想法。
信念把人凝固在同一个角度,从这个角度,只能看见信念内的东西,不断陷入同一种感受。对信念影响感受的套路了解得越深入,越能从内心深处入手,改变自己看待事物的方式和角度。随着方式和角度的转变,我们就能觉察到问题的根源,也就是那些构成问题的负面信念、感受和想法。
我们唯一能够影响的人是我们自己。而要改变自己,则必须结束糨糊心理,改变自己看待事情的角度,摆脱原生家庭中阴影小孩的套路。
后一篇:《超越原生家庭》家庭中的各种规则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