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愈你的内在小孩》告别“我不配”,告别“我不好”
(2022-05-16 09:48:57)告别“我不配”,不再忽视自己。
“我不配”的内在小孩来源于父母对孩子的蔑视。
父母的心理也不是完美的,既有“好的”一部分,也有“坏的”一部分。一般来说,父母会把他“好的”部分集中到某一些孩子的身上,将“坏的”部分放在另外一些孩子身上。而且一旦父母这样做了,这个现象可能会持续终生。
有的孩子之所以形成了“我不配”的内在小孩,就是由于小时候父母对他的态度。因为他经常被父母指定为“我不配”的角色,习惯了最差的东西才是自己的,所以在遇到事情和选择的时候,他们很自然地就会认为“我不配拥有最好的东西”。
另一个“我不配”感受的来源是自卑心理导致的自卑行为。
如果父母的想法传递了很多类似的信息,比如,你不配买新衣服,你不配买好的东西,甚至你也不配有好的生活。这样的孩子就成长在一个“我不配”的气氛之中,他逐渐就会去选择他认为自己“配”的那种生活,他“配”的那种生活恰恰证明“不配”,所以他会把日子过得一塌糊涂。
在心理治疗中有一个名词指的就是这种情况,如果小时候有这样的经历,那么“不稳定就是最大的稳定”,“不安全就是最大的安全”,这种情况就叫作“不稳定的稳定”、“不安全的安全”,那么这种不配,也可以叫作“不配的配”。
让一个人“不配”,从小“不配”,是非常容易的;但是在他长大之后,让他从“不配”转变到“配”,找到与自己相配的那一部分、那个关系,其实是很困难的,但不是不可能。
用关系治疗关系,用好的关系覆盖坏的关系。如果有幸碰到一个人,这个人坚持追你,并且能够在关系之中逐渐滋养你,那么就可以慢慢地把内心中的“不配”变成“配”。
告别“我不好”,不再攻击自己。
有童年创伤的人,对于坏的东西、对于别人的眼神、话语中贬低的词特别敏感,而对于称赞和夸奖通常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因为那些词他觉得不属于他,所以会自动地把它们过滤掉。
如果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周围的环境让他感觉“我是唯一的、我是最好的、我是完美的”,有了这样的一个铺垫,即使稍大后他周围的环境变得差一点,别人对他的评价变低了,他也不会受到特别大的打击。因为这个时候,他已经有了思辨能力,能够想到“我也没有那么完美,别人对我和我想的也不太一样”,然后他就渐渐具有了抗挫折的能力,逐渐能够接受“我不那么完美”。
但是,假如一开始没有给他营造一个特别积极、鼓励、包容的环境,那么他可能就会对那些不好的词特别敏感。别人说他不好的时候,他会认为别人说得对,不是别人有问题,而是“我不好”;他会自动把自己归到“我不好”的那一类。
有的父母本身就有一个“我不好”的内在小孩。孩子的不好让他照见了不好的自己,他把对自己的不满发泄到孩子身上。他的“我不好”内在小孩会提醒他:我的孩子不好,是因为我不好造成的。这种内心中充满了“我不好”的父母,因为从孩子身上照见了自己而恼怒,所以对孩子的烦躁有时是无名火,是无来由的。
新的关系特别重要,具有滋养功能的关系能够重新孵化你的亲密关系。因此,更好的方式是主动去建立这种滋养关系。这些人会让你觉得,其实你没有你认为的那么不好,其实你很可爱。当你自己接纳了这些对你的积极评价,你的人生逆袭和命运翻转就开始了。当好的东西越来越多的时候,就会把那个不好给覆盖掉。
《疗愈你的内在小孩:心理学家施琪嘉的30堂深度成长课》施琪嘉 | 微信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