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今年高层必将对影子银行“动刀”

(2014-01-15 20:57:25)
标签:

影子银行

财经

    蓦然之间,影子银行成了金融行业议论的核心议题,成了金融监管层思考的焦点,成了大众关注的风险风暴眼,而监管层到如今还在遮遮掩掩的“107号文”则被称为“影子银行基本法”。

对于影子银行的看法目前监管高层基本已经慢慢形成了共识,四维高端宏观金融智库(FHT)通过综合监管层在多个场合的立场,基本概括为两点,一是影子银行是在传统银行之外的融资中介机构;二是影子银行对于中国金融有积极意义,但也要防范风险。FHT认为,这个认识对于影子银行从业者而言是比较积极的。

最新的来自于金融监管高层的表述1月15日央行统计司司长盛松成回答记者问时的定义。他对影子银行的定义是,首先,“影子银行”的概念是从国外来的,也就是最近这几年才出现的。社会各界对“影子银行”本身的概念、定义也不完全统一。但大家基本上有一种比较接受的认识,影子银行是在传统的金融体系以外从事信贷、资金融通等机构和业务。所以“影子银行”不单单是机构,银行里面也有“影子银行”。所以能不能用一句中国的成语“如形随影”,就是和银行也有一定关系。我想能不能这样理解,影子银行是行银行类金融机构之实、无传统银行之名的机构和业务。

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监管层是把影子银行理解为金融机构的,只不过不是传统金融机构,但是他是从事信贷和资金融通的金融机构。

    盛松成举了小贷公司和银行理财产品的例子做说明,小贷公司发展比较快,现在小贷公司约8000家左右,8000亿元左右的贷款。再比如,一部分理财产品可能也在影子银行范围内。他说,因为影子银行有不同的定义、有不同的概念,所以社会上对它的统计、监测还不是完全统一。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影子银行是市场的产物,是金融创新产物,它和我们现在有关的管理、有关的运作都是有关系的。 

盛松成对影子银行比较有突破性的认识是,影子银行有一个最大特点,它与各个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之间联系、影响都比较多,所以对影子银行最需要的就是监测、分析有没有风险。

四维高端宏观金融智库(FHT)认为,盛松成这个认识其实说明了金融和互联网结合以后对银行业金融业造成革命性的颠覆,只不过他说的还不够透,这个颠覆就是一切以市场为中心的,在金融子行业: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等等领域的融合,这个融合是一个有机的融合,完全不同于此前在欧美发达国家那样的混业经营,而是以技术手段的创新带来的人类行为和思维模式的变革为特征的金融业核心概念的革命。如果理解不到这个高度,就是没有完全理解中国现在的影子银行。

    所以盛松成得出的结论是,既要看到它的积极作用,也要看到它的风险所在。它对我们的各项中小金融机构贷款、对于利率市场化、对于商业银行经营业务转型、对于金融行业监管当局来说,既是一个新的课题,也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要积极引导影子银行向好的方向发展,监控有关风险,更好地为我们金融平稳运行和实体经济发展。   

他更加强调:作为统计部门来说,现在已经在加强这方面的统计、分析、研究。同时,它涉及到各个方面,它涉及到哪个部门、哪个监管机构,我们各部门都应该各司其职。作为人民银行,我们会对相关的影子银行业务加强监测、分析。   

盛松成的这个认识与“107号文”的理念一脉相承。

影子银行的大规模产生,主要是央行从2010年起为了控制信贷高速增长,不得不再次祭出信贷额度控制手段,同时放行了银行理财产品,利率部分自由化,从而壮大了信托和银行理财市场,此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让互联网金融蔚然成风。

此后,为了规避额度管理和贷存比管理,在金融机构之间形成了规模巨大的同业资产,使得资金在机构之间空转,没有投入实体经济,而且由于金融机构之间的套利,同时推升了资金的价格,无形中推升了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最大的危害是国债利率的飙升,财政部、铁路总公司、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银行将要发行的债券由于成本过高而停止或者延后,直接影响了政府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行动,这是根本不能被容忍的,而且在一个债务率正在膨胀的经济中,如果利率过高,将导致债务成本上升,造成去杠杆的硬着陆风险,这是高层无论如何要下决心改善的。

在中国目前所说的影子银行主要是银行理财产品和信托和互联网金融这三种,而且风险聚集最大者也是这三者,尤其是信托。

长期的高利率会对实体经济产生损害,这是肯定的,尽管这不能由影子银行来承担责任,但是高层要在金融领域去杠杆,从而达到实体去杠杆的目的,就必须把违规的影子银行清理出去。

有机构统计,信托业今年将有5.7万亿额度到期,这是一个惊天的额度。

风险正在酝酿,近日“诚至金开1号”正在悬心的中诚信托,再次在“诚至金开2号”上受困。据悉,该产品2013年也未能足额缴纳预期净收益。去年12月20日,中诚信托向“诚至金开1号”的投资者公告,无法按照预期值兑付当期收益。由于产品即将于2014年1月31日到期,规模达30亿元,加上所投资的煤企实际控制人因民间借贷出事被警方控制,不能兑付几成定局

而且这个产品在工行和中诚信托之间有着难以说清的关系,有媒体报道,中诚信仅仅是工行的一个通道,项目是工行推荐的,但是工行完全可以凭法律关系推脱,在这种情况下,双方都不可能为此买单。

也许,这个项目是打破信托业刚性兑付的第一单,从而打开影子银行收缩的第一道门,监管层今年对影子银行的清理就拉开了大幕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