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房地产调控思路发生转折

(2013-10-31 15:34:19)
标签:

房地产调控

思路转折

 

    1030号,最高层就房地产市场调控进行了集体学习,最后发表了2000字左右的新闻稿。对于不熟悉中央房地产历程的人来讲,想从这2000字的新闻稿中得到今后中国房地产政策的信息,是很困难的一件事。因为领导人讲话考虑到诸多政治的、市场等方方面面的影响,原则性的表态比较多,许多分析往往容易得出正好相反的结论。

房地产是中国当下经济的发展支柱,这个应该不是虚言,这是没办法的事,在外需趋弱,消费不振、投资难以为继的形势下,如果房地产趋冷,整个宏观经济就往下掉,去年前半年宏观经济调下去,主要就是严厉的房地产行政调控措施导致,后半年尤其是9月份开始回暖,就与房地产调控政策趋松有关。

因此,新一届领导上台后,尽管对房地产调控喊的整天响,但是只要你注意观察,在房地产调控上一直非常谨慎,几乎没有出台什么大的有力的调控政策。一个明显的例子是,房产税第一轮试点结束后,尽管舆论和高层都表态下一轮试点,但是房产税新一轮试点迟迟未出。为什么?就是怕宏观经济掉得太厉害。

到了三季度,宏观经济出奇好转,这为新一届在新的阶段上的调控政策给了底气:即使牺牲一定的经济增长,也要完成对经济发展某些突出问题的解决,很显然,房地产的问题就是一个突出问题,表现为房价的上涨远远超出大多数人的购买能力,这对整个社会的稳定产生威胁,至于房地产可能导致的金融和宏观经济风险,暂且不论,仅仅从社会公平观念上而言,这是新一届领导层所不能容忍的。

我们应该注意的是这次高层学习题目是:“ 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不断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的目标”这里有三个关键词:推进住房保障、推进供应体系建设、住有所居。以上这三个词,预示着高层整个房地产调控的思路发生了重大转折:增加底层保障性住房供给,增加整个市场房屋的供给。

此前中国房地产调控的总体思路是:一个是行政管制,第二个是控制需求。这两点结合在一起就是在需求端的行政管制。这个思路的缺点:一是行政管制只是暂时压住了需求,但是需求还存在,因为经济还在增长,人们的收入在增长,刚性需求也好投资需求也好,都是实实在在的存在。而由于行政手段的机械性,如果执行过于认真,就可能对宏观经济产生重大打击,这时候高层就有意无意的放松调控,或者对地方政府放松调控的政策实质上默许的姿态,这就使得此前被压抑的需求爆发性增长,导致房价一再飙升,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复,政府在房地产调控中的权威性尽失。

此轮房地产调控从需求端的控制,移到了供给端,所以新闻稿中强调了加大供应,其中最重要的一环是保障房的供应,这个政策不仅仅解决了社会底层收入者房地产的最低需求,也就是所谓的住有所居,而且对中高端房价的稳定具有一定的托底作用,而在中高端市场加大供应,对于稳定房价,肯定要比在需求端控制有效得多。

这个思路其实已经体现在1023号北京市政府推出的京七条上,其核心内容是自住型商品房政策。该政策要求:限定自住型商品住房的价格低于同时段同品质的商品住房约30%,套型建筑面积以90平方米以下为主,五年内原则上不允许转让,五年后转让所得收益30%上缴政府。计划今年向市场投放2万套自住型商品房,明年投放4万套自住型商品房。

从增加供给入手,这是新一届领导总的房价调控思路,这个思路有以下好处:一是避免全国一刀切,按照各地实际,地方政府可以根据房价上涨情况,把握供地节奏和数量,从而对房价进行调控;二是疏导了有效需求或者刚性需求,都有供给来满足,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稳房价的方法,而不是如以前那样压房价;第三个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是,在稳房价的同时,不对宏观经济造成重大冲击,房地产供给的稳定其实就是宏观经济的稳定,包括保障房在内的房地产供给是中国未来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法宝。因此,我们看到房地产股票开始上涨,这个今后可能休整房价涨,股价跌的状况。

不过话又说回来,要治理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仅仅放开供给是不够的,还有货币政策、土地财政等等根本性问题需要解决,目前的政策能否起到实效,还要看这些问题能否有效解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