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型城镇化舆论或将淡化

(2013-05-22 19:10:54)

    从去年开始吵得轰轰烈烈的新型城镇化,18大后开始慢慢淡化,近期有媒体报道城镇化会议一再推迟,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高层近期对传统发展思路的摒弃,最近舆论对于新型城镇化好像谈的少了,而且也淡了很多。

笔者感觉新型城镇化的提法今后可能会慢慢淡出,因为许多重大问题高层还没有搞清楚,表明这个趋势的最明显的迹象是,今年412日在中南海的第一会议室里,李克强主持召开由国务院领导、部分经济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企业负责人参加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城镇化没有成为此次会议谈论的话题。此后425日,中央政治区常委会“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从新闻稿中看,这次会议并没有对新型城镇化涉及一个字,而最近513日,国务院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动员部署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工作,在李克强这篇非常有现实针对性的长篇讲话中,也没有提到新型城镇化。

其实,只要你仔细观察,微妙的变化出现在去年1112日,十八大闭幕后的记者招待会上,李克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对新型城镇化的宗旨进行了阐述,李克强总理的阐述显然与许多地方政府的理解出入很大。

 李克强进一步肯定了中国城镇化的意义,并阐述新型城镇化宗旨:我们强调的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并着重指出,我们现在大约有2.6亿农民工,使他们中有愿望的人逐步融入城市,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要有就业支撑,有服务保障。也就是说,目前来讲,新兴城镇化重点是解决这2.6亿农民工融入城镇化的过程,而不是现在流行的收掉农民的土地让农民上楼那么简单。

接着李克强强调,城镇化不是造城,不能靠摊大饼,还是要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东、中、西部地区因地制宜地推进。也就是说,新型城镇化并非有些人所理解的要消灭农民和农村,要让农民都变成城里人。

仔细分析李克强的这个表态是有原因的,笔者印象中李克强最早发表新型城镇化的观点是在201297日,省部级领导干部推进城镇化建设研讨班学员座谈会强调城镇化是我国最大内需潜力之所在

这个谈话引起舆论的普遍关注,因为当时宏观经济正处于下滑期,当时政府也推出很多措施保增长,发改委开始审批了大量基础设施项目,比如湛江一位领导在发改委大院亲吻一个钢铁厂项目审批单,成为这个时代经济股市的经典镜头,被媒体普遍关注,于此同时,许多机场、铁路、地铁等公共基础设施项目被核准,而许多地方政府也接连推出一系列大手笔的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因此许多人把新型城镇化理解为新一届政府用来进一步保增长的手段,因此地方政府和许多机构设想类似四万亿的投资可能再次启动。

地方政府开始又要圈地了,圈他几百亩地,然后搞个七通一平,再然后搞招商引资,各种新的概念又层出不穷,各地的房价又开始上涨,各地的地价跟着水涨船高,地方政府的卖地收入又开始继续,一切仿佛又回到了2009年四万亿的时候。各种机构摩拳擦掌,以为赚钱的时候到了,银行又要开闸放水了,地方债、新政合作、PE等等的机会再次来临,我们熟悉不过的老的套路有来了。

其实,只有地方政府官员知道他们自己有多么困窘,上一届领导大手花钱,赢得了政绩和群众的赞誉,然后要么高升,要么退休,留下一大屁股债需要新领导归还。事实上,不要说新项目开工了,大多数地方政府都在债务展期,他们的税收可能连归还利息都有困难,新的项目开工都需要钱。钱是硬头货,说没有就没有了。

卖地财政虽然还在继续,今年前半年收入增长也挺厉害,但是暴利拆迁更难了,农民要求的补偿更高了,土地财政已经被全社会所诟病,这种饮鸩止渴的融资模式注定了行而不远。

显然,老模式的城镇化在融资方面受到了硬约束,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从职工中集资,把学校和医院等公益性资产抵押进行融资的行为,这显然是在往绝路上走。

不长时间就发现,这次和上次真不一样了,面临的困境就是没钱,银行并没有对地方政府平台贷款放开闸门,尽管各种影子银行的确喧嚣了一阵,不过去年年末最后一天463号文就出台,这是政府开始整顿影子银行的先声。

不需要大规模的融资能搞新型城镇化吗,笔者认为行,比如给农民工的户口问题、孩子的上学教育问题、医疗卫生问题等等,这就不需要许多钱,但是这又是很难的,因为大城市都说承载能力有限,并伤及现有大城市居民的利益,户籍改革多少年,该改的都改了,许多省会城市的户籍已经放开了,因为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但是真正有实际意义的北上广深等城市的户籍,则高耸入天。。

因此,笔者估计,新型城镇化的路子将可能从此前的张扬宣传,进入低调期,高层也可能正在思考一些重大问题,比如城镇化与农村的关系、城镇化与产业化的关系、农民进城与贫民窟的关系、城镇化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最关键的城镇化与钱的关系等等。

最近偶尔研读韩国的经济发展史,韩国人曾经在上世纪70年代成功的进行了城镇化,但是奇怪的是,他们提出的概念口号不是城镇化,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叫做“新村运动”(韩国的新村运动笔者将由专文论述),他们不是去搞城镇,而是去建设农村,从而实现了城镇化。这种思路颇合我国道家的辩证思想,这是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