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网上关于货币超发的讨论逐渐深化,是一个很好的现象,比如现在大家开始讨论关于中国的房地产是否吸收了货币的问题。有些人认为正是由于中国的房地产吸收了巨量发行的货币,因此才没有形成比较恶性的通胀,这就是说房地产这个行业对于中国的宏观经济是有贡献的。这种说法被某些地产老板用来为其房地产无泡沫论辩护。
但是,这种观点于大家平时的感觉不符,比如古今中外的历史都表明,在房地产泡沫时期,往往就是通胀高企的时候,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往往于通货膨胀如影随形,这是怎么回事呢?
因此,反对者从更专业的角度上则认为,房地产不仅仅没有吸收货币,相反,是创造了货币,因此它是房地产是中国货币超发的元凶之一。
如,有人认为,如果从信用的角度看货币,房地产交易不是吸收了货币,而是创造了新的货币,因为它创造了更多的流动性。这个观点详细点论证就是,进行货币创造的部门其实只有两个,一个是央行,一个是商业银行。央行发行基础货币给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则通过信贷活动进行货币创造,只要市场上货币需求足够大,商业银行就会创造足够量的货币。
比如在中国的房地产行业,政府通过土地作为资本金抵押作为杠杆,从商业银行贷得大量贷款,然后将这些贷款进行土地开发投资;其他如地产商和购房者则通过按揭的方式用少量的首付做抵押从银行贷得大量贷款。
在这里,“吸收论”者错在把货币简单的理解成纸币现金,比如,一个人一旦用存款买了房子,就没有其他的钱购买别的东西了,殊不知你手里的货币是减少了,但是售房者手里的货币却增加了,这里的货币量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是在你向银行借贷的过程中,银行发放信贷只是通过其在央行存放的存款准备金作为杠杆创造了货币,在加上当今货币只是一个信用符号,购房者用自己的首付款贷出来的资金,其实只是银行的一个电子符号而已。
从最终的统计结果上而言,房地产行业的参与放大了M2。也就是说,房地产是货币超发的一个原因,但并非这种货币超发就一定能够形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基础。
那么,我们又发现,通货膨胀往往于房地产泡沫如影随形这又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主要是两个原因,一个是房地产投资的扩大,导致与房地产相关的原料和劳动力价格上涨,这个上涨直接传导到其他领域,形成通过膨胀的一个基础,在这里房地产扮演的角色,于其他行业的投资过剩引发通胀是一个道理,于货币超发没有直接联系。
另有一个原因时炒房者通过连番的炒房,从中赚得巨额差价,这形成了财富效应,并且房价上涨也对消费者产生财富幻觉,这也直接能够引起货币的流向发生变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