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观察(十五)中国货币超发的真问题
(2013-02-02 23:18:45)
许多专业人士对这个数据做了解读,有些认为,世界各国的M2统计大相径庭,M2与GDP之比,不能说明货币超发,还有专家认为,M2存量过大其实于中国以间接金融为主的融资结构有关,因为有数据表明,德国和日本这样以商业银行为金融主体的经济体,通常M2和GDP之比都很高,也有专家以近几年的通货膨胀控制良好为由,说明中国货币没有超发。
专家的解读打消了一些人们的疑虑,但笔者觉得专家通过专业的问题,掩盖了中国货币超发的真正问题,尽管M2指标有这样那样的不足,让人们无法判断这个指标的具体含义,但是引起M2超发的更基础的因素央行资产负债表,其膨胀速度则比M2还夸张。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膨胀,在中国特殊的国情下,最终将会表现在房地产价格泡沫的决裂膨胀。
笔者获得的数据是,为了应对此轮金融危机,美国应对危机的办法和中国人处置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手段一模一样,不过就是放钱,危机前美联储资产与GDP之比是7%,现在是21%,而中国目前是60%,就是说中国印的钱是美国的三倍,但是美国货币60%的现钞流亡国外,我们全部在国内。
央行资产扩张最主要的是为了压低人民币汇率,不得不悉数收下涌进来的美元,从2000年到1012年,我国外汇储备从1655亿美元到33116亿美元,外汇占款从14815亿元到236670亿元,M2实际增长84万亿元,这时候,央行采取了发行票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的办法,要是没有央行的对冲,这十多年,M2的增幅将达到100万亿元以上。北京的房价可能达到每平米10万元。
不过的确,我们看到的是,最近几年通货膨胀并没有那么严重,从 2001年—2011年,中国平均的通货膨胀只有2.5%,最高5.9%,最低-0.8%。1980年—1989年,中国的通胀是7.7%,1990年-2000年是7.1%,与美国滞涨的上世纪70年代水平类似,那时美国平均是7.1%。
中国最近多年来CPI上涨不快的确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我们不能忘记的是房地产市场和其他资产市场的膨胀,北京五环外的房子从2005年至今已经涨了5倍,而中国CPI统计中食品蔬菜成分过高,而农业在中国一直处于被压制状态,其他的工业用品在中国长期产能过剩,很难上涨,但是没有统计到的房屋租赁价格和服务价格都是成倍的上涨,而这些在CPI统计中占比过低,用这个CPI能表示货币是否超发,显然也不是一个好的指标。
央行印钞,其实只是基础货币,只有商业银行的信贷,才能形成货币乘数,从而创造货币,所以货币是否超发,不仅仅要看央行更要看商业银行。
在中国,由于商业银行的体制性问题,更加容易让货币加速。中国的商业银行绝大部分是国有的,基本还处在预算软约束的阶段,尤其是上市以后,股东对其有了盈利要求,因此通过放大资产,增加盈利就是其首要目标。而中国目前又实行的是利率的政府控制,为商业银行提供了一个宽阔的利差,只要谁放的贷款多,谁的盈利就大,做大了分母,则其不良贷款率就下降,在这种双重激励下,最近几年商业银行和监管层一直玩着猫捉老鼠的游戏,监管层对商行的信贷控制每每色厉内荏,导致从央行的资产到商业银行的负债的快速流动,推高了房地产价格。
最夸张的是2009年,信贷增加10万亿元,M2增长最高月份竟然达到29%以上,也是这一年房地产价格泡沫加速膨胀。
在笔者看来,由于中国收入分化严重,消费结构不平衡,在最近几年都不会有过于严重的通货膨胀,但是房地产泡沫破裂却是顷刻就可能发生的事,罪魁祸首当然很多,但是货币超发是主要的背后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