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观察(十四)SLO可能成为央行基础货币投放新工具
(2013-01-21 19:06:45)
标签:
杂谈 |
1月18日晚间,央行正式推出
SLO原则上在公开市场常规操作的间歇期使用,操作对象为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中具有系统重要性、资产状况良好、政策传导能力强的12家银行,操作结果滞后一个月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交易公告》对外披露。
SLO的推出实为中国货币市场变局的必然,自从人民币汇率走上升值的道路之后,中国的货币政策其实就是如何应付为了控制人民币汇率升值而涌入的大量流动性,央行货币政策基本被美元所控制,央行为了抑制人民币过快上涨,这几年所干的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印刷人民币,买进美元,然后投放大量基础货币,这些基础货币投放市场后,由货币乘数成倍放大,将对物价产生强大的杠杆作用,通货膨正将威胁实体经济。
如何回收这些投放到市场上的流动性,就成了央行必须解决的问题,央行手里没有工具,不像美联储那样手里有巨量的国库券,央行只有自己创造了一个票据叫央票,用于回收这些流动性,并且让存款准备金率常态化,尽管这些措施基本控制住了市场的流动性,但是央行的成本很高,尤其是央票。
这种状况到2012年三四月份发生了变化,外汇占款持续减少,
SLO最重要的特点是12家商业银行围绕央行做交易,这是一个市场化的方式,但是央行却是主动的,如果哪个商业银行资金吃紧,或者觉得利率划算,完全可以向央行借钱,这个工具将敏感的反映市场资金的紧缺程度,而且央行作为交易的一方,完全可以主动的进行调节,很接近美联储的联邦基金利率的操作方式。这个利率的高低可以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价格,并最终影响工商企业的资金投资决策,成为利率市场化的重要一步。
笔者猜想,央行推出的SOL或成为新的基础货币投放方式。由于外汇占款已经结束了持续上行的局面,中国此前通过外汇占款投放基础货币的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必须寻找新的货币投放方式,央行通过SLO,将增加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传导能力,并主动反映央行的政策目标,从而影响实体经济。
这一点很像美联储投放基础货币的方式。美联储主要通过买卖美国联邦政府债券的方式(公开市场业务)调控美元基础货币量。假如美联储直接向美国财政部购买美国政府债券,其意义相当于美国财政部以政府债券作为抵押向美联储融资。由于美国财政部通常以新债还旧债,因此只要美联储持续、稳定地购买国债,则美国财政部就可以永远维持相应的债券融资额度,这些基础货币也就会永远保持流通,不被美联储回笼。
去年年中就有传言说,央行未来或将更加倚重公开市场操作投放基础货币,国外许多国家利率市场化后基础货币投放都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的方式,我国将更加倚重公开市场操作,看来央行现代化的货币政策操作体系正在逐步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