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婆媳相处的10大黄金定律(图)

(2010-07-13 23:53:28)
标签:

转载

分类: 金苑视角
顶了!

[转载]婆媳相处的10大黄金定律(图)

原创文章,网络转载需保留署名,报刊转载需征求同意!
婆媳相处的10大黄金定律

 

文/易孑草

 

    孑草按语: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大多数女人嫁人都要过和婆婆长期相处的日子。怎样搞好婆媳关系?是个大难题。在生活实践中,往往问题多出,许多甚至弄得剑拔弩张,互不相容,甚至相互为恶,大打出手,成为街坊邻里的丑笑话。在我接受的咨询中,发现做媳妇的往往过多强调婆婆的不是。能对付恶婆婆的并不是恶媳妇,而是智慧好媳妇。处理婆媳关系,还得从媳妇入手,讲究方法,提高素养,改变作风很重要。关键是婆婆一般不上网,也不上培训班,读不了我这些定律。再加之,想改变长辈,总有些吃力不讨好。

 

    印象叠加定律:丑媳妇总要见公婆,但丑不怕,只要让公婆发现你丑中有好,就会不错;怕就怕长得千里挑一,却让公婆看到这美貌长相下难掩的暇疵。媳妇在第一次见公婆时,要对公婆的爱好、个性、忌讳等有基本的了解,在第一次见面,不能让公婆反感,不能在公婆面前表现出强势,特别是自己的坏习惯,一定不能表现得扎眼。第一次印象,决定婆婆给媳媳定什么样的调,这种基调也是今后婆媳相处时,婆婆的心理基调以及情感倾向,在之后的相处中,婆婆就有种验证的心理需求。如果再有什么让公婆不满的地方,就会叠加在基调之上,成为婆婆的“眼中刺”。

 

    关注焦点定律:媳妇嫁到婆家,其关注焦点在哪?对于婆媳关系影响较大。在私下,媳妇的心思可以全在丈夫身上,但在家庭公共关系上,则焦点则应多放在婆婆身上,特别是要寻找许多和婆婆共处的私人时间,比如在厨房、上街、做家务等,多和婆婆交流,以培养情感默契,或适时送婆婆一点小礼物之类。公婆即使在家庭中,不是当家人,也是联系上下左右的纽带。媳妇传达这种关注度,辅之以公平待人策略,必起奇效。这样既体现媳妇对公婆的足够尊重,更能体现婆媳情感的相通。

 

    说话有别定律:媳妇嫁到婆家,要做到情感融通,不能把自己和婆家人当成是两家人,但这并不说明,媳妇说话可以没有分寸感。如果是老公的兄弟姐妹,因为本身的血缘关系存在,相反说话没分寸也不要紧,受到长辈训斥也无关紧要,因为有血缘关系托底。但媳妇说话没分寸,则往往让媳妇与婆家人生分,特别是你很容易就得罪一大家人,就是老公,也可能说你的不是。当媳妇在感情没有融通之前,绝不能乱说话。只能在界内,可以随便一点。即使你说了没分寸的话,人家知道你没恶意,但也容易把你归入不靠谱的那类,让你在家庭中的公信力大打折扣。

 

   感动救赎定律:天下忘恩负义、蛮横无理、顽固不化的公婆,有但并不普遍。当你做了错事或得罪了婆婆,想修复婆媳之间的关系,就要抓住一些关键时刻和一些关键事儿,真心的让婆婆感动一回,自可让婆婆认识到你的心不坏,也就和你恢复关系,或是改变对你的看法。比如,婆婆生病,你主动去守护,不怕脏不所累,日夜看护,让婆婆认为你对自己的生身母亲,也不过如此,那婆婆也就从此可能把你当亲生女儿一样看。

   

    公平待人定律:往往态度决定成败。在婆家,你要把婆家人都当自家人,因为爱老公也爱婆家所有人。没有这种态度,在婆家你要分出亲疏来,就注定让人觉得你为人处事,讲的不是亲情,而是按其它的原则。要明白,做为公婆,是家中的长辈,看到你的态度,她就会表现不满。只要你的做法,不合婆婆的拍,她就会认为你要和她唱反调。

   

    口无是非定律:在婆家传递是非,是吃力不讨好的。因为婆家人的关系,往往是血缘关系,而你和婆家人的关系并没有血缘,疏不间亲,这是常理。因而,兄弟姐妹,上下之间有了矛盾,话说到你面前,你得善于开解,不能褒贬是非,甚至为人强出头。你把家人都当亲人,回避这种是非,是明智之举。家庭内部矛盾,需要化解而不是加深。

   

    体贴疼人定律:婆媳关系一般,没有特别的矛盾,但也没有特别的不好处,这种有基础的婆媳关系,要升华一下的话,只需要对婆婆多体贴,知道疼婆婆,那么婆婆的心就会完全向着你,甚至比对自己的亲生儿女都会好。在一个健康和谐的家庭中,儿媳的作用不可小瞧,往往融通上下左右,因为男主外,女主内,而主内的婆婆和媳妇关系融洽,整个后方力量就强大了,家和万事兴,婆媳关系融洽,就是一大家人的福分。

   

    绵里藏针定律:面对挑剔的婆婆,你平常都一忍再忍,但总难入婆婆的法眼,那你就不妨在绵里藏上一根针,扎了让人痛,但又不致于造成大的伤害,甚至只是让对方感到锋芒所在,而反省是不是自己做得过了。从此在说话做事上,有所收敛。这种绵里藏针的办法,需要一点点智商,需要一点点勇气,又不致于将婆媳关系恶化到不可挽救的地步,只是用一种委婉的态度,给婆婆一点告诫和提醒,甚至有时可以是看似温和又让人说不出口的“威慑”。

   

    团结多数定律:对于蛮不讲理的恶婆婆,你做出千般讨好的努力,都软化不了她。你心好,她就说你想讨好;你体贴,她说你有所企图,这种状况让你想当个好媳妇,下跪都做不到。这样的婆婆,在家中是不可能得到公认的。作为媳妇,可以团结家庭中的大多数,孤立婆婆这个少数,当她发现全家人的态度都倾向你时,才有服软的可能。只有她软下来,这婆媳关系,才可相安无事。

   

    夹缝逃逸定律:再好的媳妇,误入自身带有诸多夹缝的环境,都会受伤,或是受到挤压,有憋闷之感。在这种情况下,有时逼着你去做个恶媳妇。如果你不愿意活在夹缝中,更不愿让婆媳及家庭关系,弄得更紧张,甚至更有害,那就得选择一种逃逸的办法。分家、出外单住,或是搬走,不在夹缝中了,婆媳关系也就不再紧张了。比如,公公好色,对媳妇有企图,婆婆出于嫉妒,也要把不满的怒火引向媳妇。又比如,婆家兄弟姐妹间关系紧张,那你嫁到婆家,也就承继了这种矛盾。这种夹缝往往是你改变不了的,因而三十六计走为上。

 

   精彩热文:高楼“老二”能否助武汉“中部崛起”?

                                                       2010-7-7

生活需要搞笑,文章需要犀利:孑草的新浪微博

欣赏,别样风情! //@轻清流水:……好像兔子

新浪女性 【“牙缝女”的春天】曾经,我们有一口不整齐的门牙,却没有珍惜。如今,“法式牙缝”掀起一阵时尚风潮!从古到今,原来“牙缝美女”早已风行于世!或许,你也有着“全世界最美的牙缝”!看看那些“牙缝美女”们,你喜欢这样的牙齿吗?

[转载]婆媳相处的10大黄金定律(图)

2010-07-05


 

看起来,就很知性! //@九尾狐818:漂亮的女子想必也写出了漂亮的文字!

九夜茴 传说中@九夜茴是一种魔花,每九夜绽放一次。如果你曾背叛过,它会惩戒;如果你曾被人背叛,它会抚慰。然而世上太多的相互背叛,于是它变成了一朵瑰丽而无奈的花……既然看不透红尘,不如记下悲欢。《匆匆那年》即是如此,青春年少时浅浅的喜欢,却足以把心装满。

[转载]婆媳相处的10大黄金定律(图)

2010-06-25


 

行情看好时,生意就做了吧,别等到行情不看好时,就没有多少赚子了;等到没行情时,还能不滞销?这不嫁的情况越多,嫁不出去的可能也就大。情感是不需要完美的,这不是挑东西!不需要完美的,只需要适合自己的!女人认不清自己,就一定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剩女最需要记住的一句话:梦该醒了!

趣味图文 剩女的“十六不嫁”:1不成熟的男人不嫁;2太抠门的不嫁;3不健康的不嫁;4太过帅的不嫁;5吃软饭的不嫁;6爱抱怨的不嫁;7秃着顶的不嫁;8没我高的不嫁;9好烟酒的不嫁;10没有钱的不嫁;11性欲太强的不嫁;12不包容的不嫁;13不柔和的不嫁;14不风趣的不嫁;15不浪漫的不嫁;16不实在的不嫁。

[转载]婆媳相处的10大黄金定律(图)

2010-06-07


 

宝马在裤子里面,开始昂头嘶鸣了!这是半潮,不是全潮!属于阿Q闹革命的不彻底类型! //@莪程:回复@himi猫:有理 //@himi猫:很不卫生, //@莪程:糗大了 //@九华一童:非礼勿听 非礼勿视 非礼勿想? //@莪程:糗大了 //@九华一童:非礼勿听 非礼勿视 非礼勿想?

九华一童 十三虎:潮女 也不一定都开宝马

[转载]婆媳相处的10大黄金定律(图)

2010-06-04

更多精彩^^^^ 

新论语(1):当代男女上床的N种模式

如何引导早熟少女抵御性诱惑?

幸福的关键不在追求而在懂得(图)

男人喝醉后干出的那些荒唐事儿(图)!

情侣间如何花钱有助于爱情升华(图)?

包容和真心付出是爱的高级含义(图)

 

作家偷吃往事:偷得巧不如遇得巧

为什么说事物的真相往往是丑陋的?

余秋雨当大师注定很憋屈(妙文)

林妹妹:聚焦封建时代“女儿性”的悲剧

孑草:什么样的人活得最轻松?

作家在中关村淘本本的五种幽默体验

为何走得快的大多是善于绕行的人?

来自中国最底层的十大爆爽原创幽默 

 

我爱家乡的“野鱼”  父爱也灿烂

燕尕飞,燕尕飞……  梗概的我

偷心(原创美文)  那个夏夜 我流泪了

人间仙境:绝美的八百里清江绿韵(组图)

最具震撼力的鄂西南奇异风景(组图)

魅力奇崛的恩施大峡谷奇观(图)

天下最美仙境是如何炼成的(组图)?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