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发《这其实是想捞底》

(2017-05-11 21:34:40)
分类: 股市漫步
    今天,股市来了个“深V”走势,让人看傻眼。
    有的朋友果断出击,而有些“价值投资者”朋友则紧捂口袋,按兵不动。他们认为,现大盘仍在熊市途中,PE为16倍,PB为1.6倍,还未跌到历史最低位置,更好的时光还在后头,至少还有“最后一跌”,所以,他们要等到更好或最好的时机出现时,再下手。
    这岂不是想捞底吗?这不禁让我想起自己以前写的一篇小文:

这其实是想捞底
(2010-07-04)

  上证指数跌至2373点时,大盘PE为18多点,距破2000点仅一步之遥,离15的PE也只差一步!有些朋友异常兴奋,但还是按捺住激动的心情,“静静地、耐心地等待这一美妙时刻的到来”。他们说,这样的极端时刻毕竟难得出现,只分别于1992年11月、1994年7月、1996年1月、2005年6月、2008年10月出现过5次,这次即将唾手可得了!其中有一位朋友总结自己几年来的经验教训时说,最大的错误莫过于没有去耐心等到这样的“美妙时刻”,而在大盘PE不低的时候入市,结果收获甚少,还指出自己这种做法正如格雷厄姆所说的“用较高的价格去购买一只股票是一种投机”的行为。

    朋友们遵循和恪守自己的投资方法,期望获得更大收益,无可非议。现在,在这里只想借此展开一点讨论,辨析一下思维逻辑。

    1、现在距离大盘破2000点和PE降到15,确实近在咫尺!然而,你根据3478点跌至2373点(本周五最低到过2319点)就能进而断定必破2000点并且PE降至15?若按这个逻辑,那反过来,当时涨到3478点时也可理所当然地推断必定涨到5000点或6000点以上?由此可见,这是一种涨看涨、跌看跌的直线型思维,本质上是属于趋势思维。

    2、如果大盘不破2000点,PE不到15,怎么办?你进不进?如果现在它调头往上走了,你追不追?又如果PE真的低于15,降到14了,你是否又会想应该再继续等待更加美妙的“美妙时刻”出现?因为14到了,那13、12、11、10……还会远吗?或许你会说,哪会这么一直跌下去的呢,15左右的PE也才来过5次,已经是个极端位置了!好!那就按这个说法,反过来,最牛的6124点、60的PE曾经来过一次,那就是上限了,于是乎,上证A股就被我们框定了:它将在1664点至6124点(相对应的PE在15至60)之间作巨型箱体运行。鉴于此因,投资操作也就变得极其简单了:箱底买入,箱顶卖出。多么精准,多么美妙啊!会这样吗?“因为5次PE为15,所以这次也一样”,这种思维方式显然是把结果当原因了,即拿已经发生的事情来断定还未发生的事情,是“对着后视镜来看未来”,而股市正如杰瑞米格·兰桑所说的:“某件事1000天的历史不会告诉你第1001天的任何信息。”

    3、即使跌破2000点,PE也到了15,由于你买的是个股,而不是指数,所以你瞄准的股票未必会同步跌到最底点,有的可能已经调整结束往上走了,而另有的可能还在继续调整,届时绝大多数的股票就是这样参差不齐地运行的,那你怎么买?于是就产生了一个悖理:本想铁定买在底点,但却不易做到。“用较高的价格去购买一只股票是一种投机”,那想买得最底点,这是不是另一种投机和贪婪呢?

    以上这些,只是就事论事地对“等待‘美妙时刻’到来的动机(思维、想法)”进行辨析,从而揭示出其实质:想捞底。倘若这底果真抄得到,那反过来,上面的顶也就一定能够逃得掉。抄底逃顶,谁有这能耐?这些朋友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想法(思维),原因在于,认为股市的运行是确定的,是可预测的。这显然与实际情况不符。事实上,股市的基本规律就是高度的不确定性。

    这些朋友意欲抛弃投机行为,但也并没有声称这样的等待就是价值投资,因而在此只限于思维逻辑的范畴加以辨析。这里提及了“价值投资”几个字,就不妨再多说几句。在某些场合下,试图买在最底点与等待足够的安全边际,从形式上看是何等相像啊!以致有时候连投资者自己都分不清。那它们的区别究竟在哪里呢?简单地讲是,价值投资者买入时机的选择,不是因为出手的时点刚刚好,他不会用时点的概念去衡量一个交易,只会用价格去衡量一个交易是否合适,即买入是因为价格合适,而不是时间合适。由此可见,价值投资者关注的重点在于作为个体的企业上面及其股票的表现,即侧重于个股的,只要瞄准的股票有了(足够的)安全边际,就会出手买入,同时绝非认为下周或下个月的时机不会更好。而想最底点买入者,是想买在一个最最好的时间点上、同时买到一个最最好的价格,这是企图抄大底。

    或许这些朋友毅然坚持自己的既定方针:不破2000点、不到15的PE就是不出手(尽管大盘PE最低时,个股PE未必为最低),宁可一直等待着!当然,这完全是可以的,因为这个更低的指标以后或许又会出现。只是在此我们轻声地提醒一下:投资是长周期项目,最大的成本乃是时间成本啊!“不要因为觉得明天会有更吸引人的投资,就错失今天很吸引人的投资机会。”(巴菲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