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股市大跌,市场低迷,不少朋友低位出手,但都纷纷落套,深感郁闷。“妈的!又买早了!”显然,他们是想买的更低或最好能够抄底。针对这种念头,我想起自己以前写的一篇小文:
早买无妨
(2010-10-30)
L君是与我交流个股最多的股友,我们选买的股票大部分相同,操作方法也差不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之间逐渐出现了差异,目前主要表现在“买入时机”上。长期以来,我们大都是左侧买入的,而对于我,由于技术水平低,敏感性差,更容易买的早,有时买得过早。针对这个现象,L君一直想加以纠正。特别是,自从他进入某家证券公司做客户经理之后,我们在买入时机上的分歧进一步增大。
L君潜意识里总想解决买套问题,他努力研判趋势,越来越多地运用技术方法,逐渐形成了这么一个买入思路:反正是做中长线的,与其早买,还不如等它涨上来再买;涨上迟买所失去的幅度并不一定比买套的幅度大,顶多也差不多,更何况有可能买得更低一点呢。L君正不知不觉地从“价值评估”走向“趋势预估”,想以此来解决“买早”的问题,企望选择更好的右侧买点。他也曾屡次得手。
但窃以为,这个方法是难以长期奏效的。“价值评估”和“趋势预估”两者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有时甚至是矛盾的。前者是以确定性的思维来对待确定性的事件的,而后者是以确定性的思维来对待不确定性的事件的。比方说,对于某只下跌股票,当“价值评估”者根据价值评估认为有了可买的安全边际,就会买入,而且可能会越跌越买,这是因为他相信该股票确定会涨回来,而且还能够涨得更高——这是确定的;而这时对于“趋势预估”者来说,他生怕买早了,于是就会等到它趋于稳定,才会出手,而这常常需要较长一段的时间并上涨到一定的高度——这往往是不确定的。可见,价值评估买入并非想买的最低,而趋势预估买入是企图买得更低或抄底。
还有,选择更好的右侧买点,看上去很有道理,具有可操作性,其实是误觉。为什么?因为底点或低位只有等事后走出来才能确定的,而这常常需要较长的时间,并要达到一定的高度。底点或低位对于大盘来说都非常难以及时确定,更不用说是活跃性大得多的个股了,短期里根本就难以知道的,也就无从判断它是否已经是从底点反转开始沿右侧上涨了。寻找右侧好买点的想法是把结果当原因来看待了:打开已经走过来的K线图,看着那些已经形成了的底点及低位,从而想当然地认为可以避免左侧买套而选择右侧更佳买点。殊不知,这是事后之明的认识,实际上“买入”是处在不可知的行进过程中,是无法吃准涨跌的。所以,想要绝对避免买得早,必定会买得晚或较晚或很晚。
回头来看看L君最后几次的买入情况,虽然他根据技术分析,都抓在短期回荡的底部买入,但却都比我在之前波动的高位买入时的点位还要高!眼下,L君手上想买还未买的现金还有,比以前明显增多。越是强调趋势操作,这种情况越是会发生。
当然,技术分析和趋势研判肯定是有用的,比如,倘若我这方面能力强一点的话,买入时还可以做得更好一点,尽管如此,但重点还是应该放在估值上面为宜。
因为从更大的逻辑上讲,投资越早越好,所以L君的“反正是做中长线的,晚点儿买也没关系”不妨改为:
“反正是做中长线的,早点儿买也无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