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浙商-新三板联盟发展迅速,目前,“联盟”已有全国各地3000多位产值或资产或估值1亿以上企业的董事长和创始人学员参与,其两组“微信学习交流圈”人数就有近600人,并且还正在不断增加。他们绝大多数都是企业家学员,其中60%以上的企业踊跃争上新三板,有的已挂牌,有的拟挂牌;有的学员急不可待呢!
“联盟”领导在引导和推动学员企业进军资本市场过程中,经常启发大家思考一系列关于“实体与资本”的问题,比如,发起大家讨论:在已经到来的金融时代,企业家要从“利润思维”升级到“市值思维”、企业要从追求利润最大化转向追求价值(市值)最大化等问题。其用意是帮助与促使企业家们加速转型,怎样成为一名真正的现代企业家。这些问题经常引发学员们的思考、争论与交流。在此,我也来简单地讲述一下企业价值与市值的关系,以供大家参考。
以前,我们认为优秀企业家应该,一是,遵纪守法地能使企业赚到可观的利润,能给员工很好的报酬,企业不断发展;二是,为社会多做贡献,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随着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尤其是资本市场的蓬勃发展,这两条传统标准恐怕难以衡量一个真正的现代企业家了。
时代浙商与时俱进,高瞻远瞩,拟定了今后长期的战略纲要:“培养既懂实体经营又懂金融投资、具有互联网思想的投资型企业家。”(参见本人小文《时代浙商-浙江新三板联盟的由来及作用》)这一教学使命就是直接建立在现代金融学思想基础上的。那么根据现代金融学原理,真正的现代企业家应该是怎样的呢?可喜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优秀的现代企业家应该,一是,要使所有者(股东)利益最大化,竭力让他们企业的价值增长;二是,要能使所占有的社会资源效率最大化,显著地提高效率,这样也就是对社会的最大贡献。而要做到这两点,企业价值是根本。这里对企业家评定的两条标准显然与前面两条传统标准具有很大的不同吧?
那么,企业价值是什么呢?又何以体现呢?
对于“企业价值”,百度百科解释:“金融经济学家给企业价值下的定义是:企业的价值是该企业预期自由现金流量以其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为贴现率折现的现值,它与企业的财务决策密切相关,体现了企业资金的时间价值、风险以及持续发展能力。扩大到管理学领域,企业价值可定义为企业遵循价值规律,通过以价值为核心的管理,使所有企业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管理者、普通员工、政府等)均能获得满意回报的能力……”我操!这么个既拗口又抽象而晦涩的解释!光一连串金融学名词要搞懂也够呛的了!得!我们还是通俗一点地来讲吧,尽管不太严谨和准确,但多少还能讲明核心意思。
传统观念认为,企业经营就是要追求利润最大化。然而,人们在围绕这个目标运作中,遇到很多问题,比如,各级管理者很容易采取短期行为,急功近利,片面追求短期利润,而轻视或不顾企业长期利益与健康发展,结果是,虽然短期利润大增,但长期风险和不利因素加大,透支了未来,致使企业滑坡,实质上导致了企业价值下降。那么,经营企业是不是应该着重于企业价值的提升呢?哎!说对了!
企业价值似乎是个很抽象的东西吧?那怎样才能看得到和摸得着它呢?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把企业放到资本市场上去交易,由广大的投资者通过交易来评定。不然的话,其价值到底何许是永远不得而知的,用俗话说就是,是骡是马拉出来遛遛。这有点类似于商品的价值与价格的关系,倘若商品不交易,没有价格,其价值是怎么也体现不出来的。
那么,企业的价值又由什么来体现呢?为了便于简单明了地说明道理,我们不妨以股份全流通的上市公司为例,这时,企业股权的市场价值就相当于企业的价值,而企业股权的市场价值就是企业在股票市场中的市值。众所周知,市值是指一家上市公司的发行股份按市场价格计算出来的股票总价值,即每股股票的市场价格乘以发行总股数。这样一来,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自然而然地和理所当然地就转变成为追求市值最大化了,“企业价值”的问题也就随之变得既简单又直观了。是不是?啊哈!这可谓是个划时代的进步!
以企业市值最大化为目标就能较好地解决企业长期发展的问题,因为市值不是由企业或企业家随意而定的,而是由市场投资者通过交易“投票”得到的结果,即由市场决定的。而投资者最关心的是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及其相应的抗风险能力怎样,而不会只单单看重利润指标有多少。这就是说,哪怕某家企业眼前利润再大,但若投资者一旦发现,它是冒着未来很大的风险换来的,将有可能大大地损害企业的长期利益,是饮鸩止渴、杀鸡取卵的行为,那他们不但不会把票投给它,而且还会抛售其股票。由此可见,股价是预期收益与其相应风险均衡的反映;股票价值是由企业价值决定的,反过来,它也反映了企业价值。这就是企业市值对价值的反映职能。
随便举个近日“双十一”阿里巴巴的例子吧。“双十一”这天,阿里巴巴创出了历史最高销量912亿人民币,利润大增,然而,当天其股价却大跌,并且前后数天也连续大跌;而长期亏损的京东商城的股票则表现倒不错。这说明了,投资者并不认为你阿里巴巴大赚一把就可提高价值了,而是恰恰相反,投资者预期你阿里巴巴将会牵连到大量售假售劣问题(当然,假货劣货并不是阿里巴巴制造的,线下到处都是,线上的阿里巴巴也控制不了,无法独善其身),将有可能影响企业信誉,所以就抛售其股票,市值随之减少,反映出价值下降。
关于企业的社会价值,也可依据企业的市值来做判断。因为效率越高,价值也就越大,能够获得更多投资者青睐,企业市值势必更高,表明市场看好其对社会资源的使用效率,这也是社会对企业的要求,因此,投资者评判企业优劣,预判企业未来价值的变化,市值就是一项重要指标。
诚然,企业市值不可能时时刻刻与企业价值吻合,在短期内往往难以衡量出企业的真实价值,有时甚至是很离谱的,这是因为市场并非总是有效的,人为干预,蓄意炒作,都会致使市值远远偏离价值,不是虚高就是虚低。尽管如此,但这只能高(或低)得了一时,却高(或低)不了一世,最终价值总要回归,市值还是会比较准确地反映出价值的。长期而言,市场不但是有效的,而且是非常有效的,这已被股市几百年以来的实践所归纳证明。据此可知,所谓的市值管理靠炒作最终肯定是行不通的。
虽然市值常与价值不符,但迄今又没其他更好的方法来体现价值,价值只能由市值来表达,所以说,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也就只能通过追求企业市值最大化来实现,这好像有点无奈吧?而资本市场的力量正是在这点上告诉你企业的价值何许,提示和鞭策你企业应该如何发展,这也就是上市的重大意义所在,上市并非简单的股权融资之事。其实,股权融资成本是最大的,因为一旦上市,犹如背上永远还不清的“债”。
下面,举个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巴菲特及其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上世纪60年代初,伯克希尔刚上市时的股价是7美元,经过50多年,今天是204280美元,市值是1748万美元,增长了将近3万倍!这就是市值体现价值的最典型案例。
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最后,让我们一起来重温巴菲特阐述企业管理的智慧之言:
“尽管组织形式是公司制,但我们将股东视为合伙人。
“我和查理·芒格(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副董事长)将我们的股东看作所有者和合伙人,而我们自己是经营合伙人。我们认为,公司本身并非资产的最终所有者,它仅仅是一个渠道,将股东和公司资产联系起来,而股东才是公司资产的真正所有者。
“顺应以所有者为导向的原则,我们自食其力。
“多数公司董事都将他们大部分的个人净资产投入到公司中。查理和我无法确保运营结果,但我们保证:如果您成为我们的合伙人,不论时间多久,我们的财富将同您的同步变动。我们无意通过高薪或股票期权占您的便宜。
“我们的长期经济目标:每股实现内在商业价值平均年增长的最大化。我们并不以伯克希尔的规模来评价其经济意义或业绩表现。我们的衡量标准是每股的增长值。”
好一个“衡量标准是每股的增长值”!看到了吧?巴菲特无时无刻不在追求价值(市值)最大化、所有者(股东)利益最大化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