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闲聊“生态图”
(2014-05-28 15:17:17)
早在十七、八年前,我就讲起过“绍萧地区纺织印染生态图”:
从制造方面来看,越是地处南部的纺织印染企业,生产质量水平越低;越是处在北部或西北部的,水平越高。从商贸方面来看,则与制造方面正好相反,越是南边的,越会做生意;越是北边或西北边的,商贸意识越薄弱。于是乎,萧山地区的制造水平比绍兴地区来得高,但绍兴的布生意比萧山的发达。
现在,这种分化似乎已经十分明显,绍兴柯桥有个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市场——中国轻纺城,但那里高质量的面料许许多多都是由萧山一带的印染厂加工生产的。而绍兴纺织印染的兴衰变化似乎都先于萧山。
这张生态图还可延伸扩大:越往浙江南部去,产品制造水平越低;越往北部去,水平越高,倘若跨过钱塘江,到了上海、苏南一带,制造水平则更高了。商贸水平与之相反,比如,绍兴——金华(比如,义务)——台州(比如,黄岩、路桥、椒江等)——温州(比如,乐清、瑞安等),沿着这条路线,越往南下,越会做生意,但产品制造水平越差;反之,相反。
“为什么会这样的呢?”有人问。
“地理位置是个重要根源。”我答。
浙江省地形是南高北低的,即越往南,山越多;越往北,地势越平坦;总体是山多地少,只有东北部地区有一块平原,萧山就处在其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山区与平原世世代代下来,造成人的不同性格、不同气质、不同心情、不同眼光、不同思维等。山里人,性格相对比较狭隘,但斗志坚强;被山挡住,眼光较短,但脑子机灵;山多路陡,生活艰难,造就不怕吃苦、敢闯敢干、单打独斗的天性,于是乎,善于做生意。平原人,性格相对比较开朗温和,由于生活条件较好,重视和睦、稳定,具有合作精神,于是乎,就比较适合需要相互合作的工业化生产,产品也就做得比较好一点了。事实情况也确实如此,越往南去,老板越多;越往北去,大企业越多。
我有一位好朋友J,他是绍兴南部地区人,十八年前,在本地从租借两间平房破仓库开始,创办制线厂。当时我就竭力强调:生产及技术人员尽量选用外来人,尽可能少用本地人,这样产品质量才能长期保持优良。他呢,听进并实施,企业外来人占比90%以上,生产技术骨干全都是外地聘来的。在竞争异常激烈的现在,企业已经发展到颇具规模了,但设备、技术、管理仍然一直保持着非常先进的水准,产品质量也一直处于行业上乘水平,并且全部自产自销,业务充足。很不错!
当然,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不断加快,人员流动也势必增多并加速,地区之间的“性格”差别正在日益缩小,通过优势互补,整个浙江地区的经济将共同发展进步。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