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朋友F做股票好多年,练就出一定的功力。由于他特别喜爱这门生意,又没从事其他职业,遂想为亲戚朋友们打理股票,换点脑力钱。但事不顺意,股市一直低迷,没有赚钱效应,F难免郁闷。
昨天他来电话说,有几个“理财公司”的朋友或熟人找他好多次,想请他去这些公司干,他呢正考虑是否去兼一份这样的工作。他问我怎么看。
可能是因为感到实体经济之艰辛,同时又听到“金融黄金十年开启”之言论吧,这一带不少头脑灵活者纷纷办起了“理财公司”。就我有所了解的几家这样的公司,他们现在都只是在拉客户,推销一些理财产品或保险,包括香港地区的产品。我问F:“那几个想招你去的公司是不是也这样的?”F答:“是的。”
于是,我们接着讨论起来。
一、对你来说,帮人做股票而收点脑力费,帮“理财公司”推销理财产品而获得业绩提成费,两者都是做生意,好像都一样。但对于客户来讲,两者本质上则是完全不一样的。请你帮忙做股票的人,出钱买的是权益资产(股票),事先并不知道以后这些股票资产损益如何,具有风险,他实际上是个做股票的生意人,而你相当于他的职业经理人,帮助他做这个生意;而请你理财的人,他出钱买的是债务资产(好比高于银行利息的储蓄),事先确知回报如何,从而可获相对来说是无风险的固定收益,而你相当于是他的顾问,帮助他选购产品。由此可见,前者是你在做一件不确定的事,后者是你在做确定性的事,两者性质不同。
二、那么是否可以两者兼做呢?估计很难!根据你目前的情况来看,两者是有冲突的。大多数客户都是随波逐流的,看到什么更赚钱就去做什么。现在股市低迷,黄金不行,房子恐怕就要掉价,借贷具有风险,债券回报不高,银行存款利息又太低,等等,看来看去,觉得还是买理财产品或保险划算,于是乎,“理财公司”像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互相争抢客户。你现在去做这行,等你好不容易拉进几个客户时,说不定股市起来了,显现出赚钱效应,那时这些客户恐怕要责怪你了:“看!股市这么好,为什么不叫买股票呀?现在倒好,钱都套在保险和理财产品里了!怎么弄?”届时你怎么回答是好?何况这些人当中一定有潜在的股票投资者呢。现在多拉一个理财客户,就意味着少一个潜在的股票投资者。再看个例子,你有没见过,保险公司寿险代理人,既向客户推销寿险产品,又帮客户炒股的?好像没有的吧?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两者只能选做一样。
三、这两个工作项目的性质不同,相比之下,帮人做股票的难度更大,这是因为,你不但操作能力要强,而且还要让客户认可你的经营理念,充分信任你,具有一定的耐心。可见得,培养一个股票客户很不容易,时间也会较长。不是什么客户都可承接的,应该有所选择。
纵观你的业绩,可说是很不错的!你帮助打理的这些股票客户,都是这波大熊市入市的,而且大多数人入市或增仓又都发生在阶段性反弹的高位(因为看到涨了,他们才敢去买嘛),尽管如此,但到现在,不但没有一户亏损,而且都明显有赚,有的赢利还较大呢!那你想,在股市如此低迷状态下,你都能取得这般业绩,等到稍有好转,那回报就更可观啦!从长远看,股市的回报率比固定收益产品的肯定来得高,这是股市400年以来一再证明的事实。不过对于个人来说,取决于你眼光有多远,胸怀有多广,耐力有多强。
四、当前,“理财公司”日益增多,看似这些人想法超前,行动迅速,抢占先机,其实,大多数还是跟风追热的羊群行为。随着跟进者激增,竞争很快加剧,也许现在就已经有点难做了吧?不然,你那几个朋友为什么多次催你加入他们这一行呢?一门生意要争啊夺啊的,表明有点艰难了。
格雷厄姆曾说:“如果总是做显而易见或大家都在做的事,你就赚不到钱。”
我们再来看一下我熟悉的那几家“理财公司”。我问他们:“为什么现在不配置代客打理股票之类的项目呢?”他们回答如出一辙:“现在股市这么不景气,不是做的好时机!但我们始终关注着,等到形势好转,确保能够赚钱了,我们就会立即行动,迅速启动这块项目!”呵呵!看到了吧,届时不高买低卖才怪呢!我说啊,等到他们什么时候行动起来了,你不妨就把股票筹码都倒给他们吧!哈哈!这种投机驱动的运作,什么热,追什么,客户的利益怎有保障?但有趣的是,他们根本就意识不到这点!我看啊,到时“金融黄金十年”远没结束,而这些个“理财公司”恐怕大多数早就没了呢。
而用投资的逆向思维来看你,其实,形势越是不好,就越是好的准备时期,而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你现在继续耐心准备,慢慢地培养客户,慢就是快,少就是多,将来定会大见成效。借用一句股谚来比喻,那就是:“横有多长,竖有多高!”
五、如果生计发生问题,可以想办法再找一份与本业不相冲突的工作;同时省吃俭用一点;再不就从股票盈利中取出一点。这个问题总能对付过去的!
还是相信罗杰斯说的:“想成功最快的方法,是做你喜欢做的事,然后全力以赴。”
“我再仔细思考一下!”F最后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