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金融市场(比如股市)的资产投资问题,大多数人好像都沿袭“供给与需求”原理,如同对待普通商品交易那样,来分析解释其价格变动的原因,包括牛市和熊市。他们认为,资金充足,流动性增强,股市随之而涨,于是便形成了牛市;反之,则会造成熊市。
这个认识是错误的,它把结果当原因,是本末倒置了。牛市,需求增加,供不应求,流动性充足;熊市,供给过剩,需求不足,流动性短缺。这些供求现象其实都是已经形成了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那原因是什么呢?
普通商品与资产具有完全不同的属性,买商品主要是为了带来效用,比如,你买衣服是为了穿或表现时尚;而你买股票(资产)则是为了它以后升值,即获取差价、分红、派息,等等。由此多少可以认识到,决定资产价值的根本力量在于“预期收益与风险”。你买某只股票是看好它以后的获利潜力,同时也承担了相应的风险。当有更多的人像你这么做,那么这只股票就上涨了。把这一情况推广到整个市场,于是就形成了牛市。反过来,你不看好后市,抛出股票,此时你手上并不缺少资金,流动性还正过剩着呢。若有更多的人这样做的话,熊市便产生了。由此可见,股市的供求现象只是“预期收益与风险”行为的结果而已。
所以说,“供给与需求”虽然是商品交易经济的基本原理,但它并不适应于具有金融属性的资产定价领域,而“预期收益与风险”才是金融市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信心,就是一种预期。信心丧失,市场仍将萎靡不振;信心增强,市场必将朝气蓬勃。
眼下,股市击穿“钻石底2132点”之后,尽管媒体舆论看空风声四起,但市场参与者并没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毅然坚守阵地的5000多万户投资者,绝大多数显得比较镇定,没有惊慌失措,仓皇而逃。大盘虽创新低,却没引发急跌深跌,这表明市场出现企稳迹象,折射出投资者信心正在渐渐恢复。
朋友,你还要担忧什么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