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和实证是科学思维的两大基石,立于其上,有助于你独立思考,辨析问题。股市中,似是而非的理论或说法到处充斥,现在就随手抓个例子来说明吧——
当前股市扑朔迷离,今天看到一位名家如此支招:
“策略上,反弹不是底,是底不反弹。保持谨慎,严控仓位,按照箱体震荡原则操作,关注成交量变化,耐心等待调整趋势结束。”
辨析一:“反弹不是底,是底不反弹。”
按逻辑论,股市不从“底”弹起来,怎么会涨上来?这几乎是个常识之见。
再看实证,查看998点、1664点、2639点、2319点,等等、等等,哪次上涨不是从底点或底部弹起的?全都是从阳线或组合拉升开始的。
倘若触底不弹,那股市20年前于95点开市以来,莫非始终就是高度为95点的死人心电图一根,并且还得永远保持下去?
辨析二:“严控仓位。”
按逻辑论,严控?那仓位保持多少才是“严控”?投资者千千万万个,每人不一,仓位比例何定?我是小散之一,敬请求教,我眼下如何设定比例来严控?
再看实证,股市400年以来,仓位的比例问题始终没人能够很好地解决。仓位是个模糊的东西,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事后回过头来看,无一完美的,都肯定不如当时全仓进或全仓出的(当然这是事后之明的)。
既然如此,怎能“严控”?
辨析三:“按照箱体震荡原则操作。”
按逻辑论,你说箱体震荡,那就意味着,你事先就已知道箱体了,也就是已知箱顶和箱底,于是乎,按照这个“原则”操作真是太容易、太好了:到了箱底满仓买入,再到了箱顶空仓卖出,也不用“严控仓位”;再要是这个箱体较大或很大,那只需几个来回,你就名列富豪榜前茅了!这可能吗?其实,箱体是走出来形成的,而且它的幅度以及震荡次数(几次探底和几次筑顶)是事先不可知的,所以,“按照箱体震荡原则操作”是事后诸葛,它把因果颠倒了,是对着后视镜看未来。
再看实证,打开股市(票)走势图,走势的基本形态是,震荡向上或震荡向下运行的,箱体震荡是相对短期形态。
由于短期走势相对不易确定,那你试图沿着“箱体震荡”来操作,出错率相对是大还是小,可想而知。
辨析四:“等待调整趋势结束。”
按逻辑论,趋势有大有小,这个“结束”是指多大级别调整的结束呢?比如,今天早盘下探到2307点,随后拉起,这位名家在此说要“耐心等待调整趋势结束”。那按他的意思,2307点有可能将被击穿或再次回踩,而这还得等到后市上涨到一定的高度方可确定。那么究竟要等上涨到多高呢?是要等到突破前期依次的高点2826点、3067点、3186点、3361点、3478点,抑或掀掉6124点吗?倘若完全按照趋势做,那一定会在涨到最高时买进,因为这时趋势是最好的;反之,一定会在跌到最低时卖出,因为那时趋势是最坏的!这行吗?
再看实证,股市历史早已表明,任何技术趋势指标或模型都不能覆盖股市的不确定性,指标参数都会失灵。
由此可知,“耐心等待调整趋势结束”实乃无可操作性的。
我滴妈呀!短短一段话,八卦就这么多啊!股市里,似是而非的东西真是多着呐!
所以说,运用逻辑与实证来思考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相关文章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0mh2q.html
《从亚里士多德的谬误说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17wg3.html
《“仓位管理”问题》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dqim.html
《谁傻瓜?我傻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0k7vn.html
《知与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dt25.html
《不要骑牛找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