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多年前,伟大的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如果两块重量不等的石头自由坠落,较重的那块会比较轻的那块更快地落地。自后长达19个世纪,人们普遍想当然地对这条亚里士多德定律深信不疑。直到16世纪末期,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首先对此公开质疑:假如这一论断正确,那么把较重的石头和较轻的石头绑在一起,下落时,慢的就会拖住快的,同时快的也会拉动慢的,它们下落的速度应该介于两个速度之间;另一方面,两块石头绑在一起就等于是一块更重的石头,所以下落速度应该比单独较重的那块更快。于是,亚里士多德定律陷入自相矛盾,不攻自破了。伽利略进而推得:它们只能是一样快。1590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重量不一的球同时落地”的著名试验,从此彻底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物体下落速度与重量成比例”的学说,纠正了这个持续了1900多年之久的谬误。
股市中,人们也普遍存在类似于这种想当然的错觉认识,比如,中长期投资兼做“T+0操作”就是一个。“T+0操作”是留出部分资金对某只有底仓的股票做短差,企图高抛低吸取得更大的收益,说是,摊薄成本、叠加盈利、积小胜为大胜,等等,总之,认为这个方法可以带来更多的收益,而在一个账户里对某只股票进行全仓操作则不能。其实,“T+0操作”相当于是用两个独立的账户对相同的股票做短差,并且这两个做短差的账户都必须是更有效的,只有如此,最终合起来也才能更有效。显然,这与前提相悖了!
实际情况是,许多做“T+0操作”的或用部分资金炒短的朋友、熟人、传说的人,最终没有谁能够真正长期获得叠加收益的。举个例子,前些日子,经博友介绍,看到网上一个超级高手,从1万元起步,经过16年,炒到1000万元!从他每天公布于网上的交易记录看,他几乎集中做一只股票,大部分资金押底仓,留出小部分资金每天做“T+0操作”,结果是,半年或一年或几年以来,总市值虽然高速增长,但却都没超过股价的增长,也就是说,假如他不做“T+0操作”,而是全仓持股不动,则盈利将更多。由此可见,他之所以取得如此超常的辉煌业绩,实质上是买了一只百里或是千里挑一的好股票并长期持有的结果,而非叠加盈利所得,做“T+0操作”反倒减少了盈利。再举个例子,段永平有一个长线账户,绝大部分资金在里面;另外有个少量资金的短线账户。长期下来,长线账户的盈利率远远大于短线账户的。(记者问他:哪个更好?他说:也说不上哪个更好,因为长线的带来更多的收益,短线的带来乐趣。)这两个例子直接而生动地揭示了一条长期(价值)投资的基本操作原理:以好价格买入好股票才是取得好收益的实质因素。这一原理也直接告诉了我们,(价值)投资应该立足于和关注于企业才是。
许多中长线的投资者每天或经常用部分资金做“T+0操作”或其他短线,却根本意识不到其中有问题;每当短炒稍微赚了一点,便误以为是叠加盈利了(同时还很容易忘了做的不好的情况),全然不知实际上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有人或许会提出这么个理由:只用部分资金做“T+0操作”或短差,一旦做错,由于底仓没动,损失不大。但他没想过,假如做对了,赚的相对也少了,而这时全仓操作则可赚得更多呀。当然,做错了,全仓操作的损失也会更大。但是,因为你做对的概率要比做错的大得多,你有这个把握才会去这么做的(假如没把握,那就更不该做“T+0操作”或短差了),所以全仓操作最终仍然理应赚得更多。因此,用部分资金做“T+0操作”或短差又何必呢?可见,“T+0操作”怎么说都不能自圆其说,是自相矛盾的,也就是毫无意义的!
有趣的是,许多朋友做“T+0操作”,一旦没做好或做错,都会连连责备自己:唉!技术还不过硬,还得再努力学习和实践啊!殊不知,问题并非在于投资者能力不足,而是荒谬的“T+0操作”造成的!
股市中,似是而非的理论多着哪!常常是,老的还未消除掉,新的又莫名其妙地滋生出来。完全可以料想,这些个东西还将生生不息地延续下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