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福田心田
福田心田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0,169
  • 关注人气:41,74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读经的随意聊天(2010.3.2)

(2010-06-12 18:08:46)
标签:

繁体字

读经

讲解

儿童

王财贵

田田

育儿

分类: 中文经典诵读

文/福田心田

 

*这是几个月前因为《易经》而在网上给网友的回复帖子。备忘。

 

    田田用的这个《论语》版本字是很大的,可惜就是简体字,横排的。我现在受了如幻和石心的影响,凡书必要正体竖排觉得才叫个书。前些天更不停地找汉服店,田田爸爸说,你可不要穿上汉服去上课啊:)我想在日本倒不打紧,反正只当我是个外国人,没去过中国的只当中国也有类似的风俗,只是如果回得国内,我真是三番五次设身处地想想穿汉服上课的景象,还是发现我是属于胆小的一类。不过,田田看了乐焉和春子的汉服,眼羡得很。说:快给我买,我敢穿的。她一个小人儿,怕什么呢?


    扯远了,话说这本书,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的四海读经的配套书。字很大,挺好。不过我到底还是想要繁体的了。可惜到了台湾,也没有找到,到了书店一问给孩子看的《论语》,店员还是挺惊诧的,反而不如在大陆那么普及,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不过因为我四处搜寻,简直连台湾的侨委会也重视起这个事情来了。因为他们的《论语》我觉得字太小了,而且他们听我说不要注释的,你想他们是多么惊讶啊,连连问我:只要字大,不要注释吗?一边问,一边面面相觑,神情颇为怀疑。
    说起这次去台湾,真是有很多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我们不是开了个研讨会吗?香港大学他们有一个在全港小学推广中国经典的计划,已经做了好几年了,这次介绍一下经验。不想立刻就被下面很多学者质问,自然还是五四时的矛了,争论半天,总算达成一点共识,那就是经典是好的,但是太难,让孩子诵读,增加孩子的负担,而且不会有效果。
    我是一直没有说什么的,这根本不是我发言的主题。但到最后,实在是觉得有必要支持一下港大的同仁,所以我发言说,我认为港大的计划是可行的,这不是凭空说的,而是我有实践的例子,我把田田的例子一说,那我简直成了一匹黑马,反对者一时间还真是无语了--谁想到研讨会中间居然就潜伏着一个读经的实践者,且已经数年了。不过,最后的情形,你简直想不到,一个俄罗斯的学者断定,田田现在身体一定有问题,应该是非常瘦,而且一定戴着500度以上的眼镜。真的,会后他N多次对我说:“我知道你女儿一定戴眼镜,500度以上,你别说没戴,你说我也不相信!”至今想起那位可爱的老头,我还是笑得弯腰。

    在这里,我真的再次要感谢王财贵老师,大概是10多年前的一个黄昏,我和朋友一起看他演讲的VCD,那可以说是对我教育理念改变最大的几十分钟。“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此之谓也。那时候,我第一次认识到,原来经典是可以如此亲近的。而且,只要我们尽量保有一颗老老实实的童心,就可以与圣人面对面交谈。我记得最清楚的一句话是“不懂怕什么,每一年都有每一年的懂啊”那时候,我没有孩子,市面上也没有现在这么多资源,我自己一点点把四书念着录下来,给自己听。每次带学生到农村,到中小学,我都会买这些书籍结缘送人。后来有了田田,自然就读经了。

     我想王教授提倡的读经方法,是提起了现代以后我们逐渐忘却了的儿童先天的一种与成人不同的学习能力,这是人与生俱来的。所谓不假方便,自得心开。田田说她背诵的东西中,千字文是完全不知道意思的,但是这不妨碍她倒背如流。这就是儿童的能力,换了大人就不行了。因为大人第一个问题就是,这是什么意思?不知道什么意思,就打个结在那里,疙疙瘩瘩纠结着过不去,自然记不住,但是孩子就不管它,只管单纯的声音记下去,记得牢牢的。等她长大的时候,她像任何一个成年人一样,明白了那些意思。

     当然领悟是逐渐的,就像我们逐渐习得语言一样,我们学习成语,不一定一次能悟到,但是逐渐逼近了那个意义的核心。可能通过语境,通过经验,通过别人只言片语,突然有一天,完全明白了。不过很多经典,一年的明白和一年也不一样。所以,我想特定的语境必得用那句书上的话了,就自然而然地用,只有一个经典,我是简单给田田讲的,那就是《弟子规》,但是也不是每一句,因为常常是针对她的问题,这个情境下,她多半也就理解了。最有意思的是,前些天我翻田田成长记录,发现这样一个例子:我曾经让她去拿一个东西,她开始没有动,我说“父母呼,应勿缓”,她本来要去,听到这句,就停下来看我,我意识到说错了,说“父母命,行勿懒”,她这才笑呵呵地去了。那时她其实大概3、4岁吧。

    所以,我想王教授说的不讲解,实际是提醒我们大人千万不要用我们自己学习古文的方法去让孩子学,讲得太早,好比鸡蛋不到21天,就要给她琢开一样。总之,好讲解是大人的习气。我看的四海读经的《论语》那本书的前边,特别讲到这个问题的。

    但是,实在是各人都该随缘的,没有一定之规,我看这边也有人推荐教女儿学论语,曾说了几句,但是很多人喜欢这种讲解的方法,那也是各人的喜好。另外,毕竟我们是小孩子,也没法要求大孩子的家长也都大家一致。所以我基本上是,只管田田。

      可能田田由于种种缘故,还不能做得好,但是我认可的是比较多时间的诵读经典,且不要过早讲解,阻了孩子的慧路。另外,有可能的话,要让孩子上一段时间读经学堂。古人易子而教,不是没有道理的。纵然是孟母,孩子还是托付先生的。这中间是有很深的缘故的。

     聊得太远了,原先的问题却忘却了,不过借这个帖子,可以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也是好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