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刷脸取厕纸”是令人脸红的“科技进步”
(2017-03-31 00:05:34)分类: 社会人文 |
“刷脸”的机器大家并不陌生,诸如上下班打卡或其它相关系统,无非都是为了对身份进行有效识别,如果说用在正常的身份识别上、或者为了提升工作效率,那无疑这算得上与时俱进的新科技,事实上人脸识别系统目前已经广泛应用在各行各业,并不稀奇。稀奇的倒是近日出现在北京天坛公园的公厕里出现了6台“人脸识别厕纸机”,而且稀奇到令人脸红、令人尴尬。
照讲厕纸很便宜,而公园方在公共厕所提供自行取用的免费厕纸的本意是为了给前来公园游玩的游客提供方便,然而这小小的厕纸,竟然成了检验国人文明素质的试金石,令人嘘唏感慨。其实关于国人素质与厕纸的故事多年前就有报导,只不过说的是中国旅客在国外如厕时,将厕纸整卷顺走,也有揭露中国留学生干这种丑事的新闻。当时就想,留学生算有文化有见识的知识分子吧,或者按老百姓的说法是“文化人”了,照样整卷顺走厕纸。这说明什么呢?尽管应该承认绝大多数中国人并不会或不耻于做这种占小便宜的丢脸事,但某种程度上做这种事的人也并非简单的“文化素质”问题,说到底还是“文明素质”差,诚信意识差,普遍存在的占小便宜心理。
当然有人也会振振有词的辩解整卷顺走厕纸的只是少数人,不代表国民素质差,问题恰恰是这“少数人”,侵害了大多数游客的公共利益,更逼迫公园方无奈的设置“人脸识别厕纸机”,让所有的如厕者必须在机器面前“刷脸”才能取出60厘米至70厘米的厕纸。如果说只是个案,试问国外的公厕长期普遍设置免费厕纸,且几成常态,为什么很少出现“整卷顺走厕纸”的个别人呢?谁也不愿意故意给自己人抹黑,问题是在中国绝大多数公厕内,目前几乎已经看到不到有免费的厕纸供应。也正是由于外国游客对此缺乏了解,经常闹出上厕所没带手纸的“险情”,以至于在某些国家的旅游手册上特意注明“中国公厕不配厕纸”,提醒游客注意。这本身就令人尴尬,中国人有句俗话叫“占小便宜吃大亏”,都知道不应该占小便宜,可偏偏就有不少人对“小便宜”趋之若鹜,就象北京曝光的,所有公厕都有免费厕纸,但总被人整卷顺走,有人甚至一天来几次。厕纸虽然不值钱,但架不住有些人持之以恒地拿。
于是乎出现了令国人脸红的“人脸识别厕纸机”,令人尴尬的“科技进步”,毕竟被顺走的只是便宜到可忽略不计的厕纸,上升到法制规范或其它强制措施,在司法实践上是毫无意义的事情,既然不能通过法制惩罚来加以制止,那管理方就只能无可奈何的通过引入“新科技”来加强管理了。这种新科技,看起来更象是对国民素质的嘲讽。联想到最近媒体曝光闹得沸沸扬扬的共享单车屡屡遭遇破坏、私人占有甚至偷窃丑闻,原本一件利民惠民的好事,很多时候就因为少数文明素质低下的人给搞得不伦不类。
我们往往总是简单的斥责少数人文明素质差,而这现象的很大原因却是中国人普遍缺乏诚信意识,穷人会因为穷而占小便宜,小市民也会为小便宜而占小便宜,所谓不占白不占,想想看,所谓文化素质高的留学生在国外都顺走整卷厕纸,文明素质几何?恐怕更多的原因还在于普遍缺乏公德意识和诚信意识,并不以此为个人人格尊严之耻辱。
“刷脸取厕纸”算得上上中国式科技创新,凸显的却是令人脸红的国民素质。试问公厕厕纸都顺走,我们还好意思整天吹嘘自己是盛世大国公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