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市委书记当全市厕所“总所长”,这个可以有

(2017-03-23 23:59:52)
分类: 时评
      近日,安徽巢湖全市厕所“总所长”上了《人民日报》。据报道,巢湖市为了整治厕所配置不足、环境脏乱差的现象,成立了“厕所整治小组”,由市委书记担任“总所长”,城管局中层以上干部分别联系一座公厕,并先后投入1800万元对市区内的8座公厕和56座旱厕进行改造。(人民网3月23日)

  说起厕所,或者说公共厕所,恐怕大多数人在外出旅游或在大城市公干时,都会感觉是一个感同身受的现实问题;经常是有内急时,却无可奈何的发现不但找不着厕所,甚至也打不到WC的位置标志,于是乎媒体还曾报导过有市民内急时进入机关事业单位或银行试图“方便”结果被拒的尴尬,也曾有媒体呼吁开放机关事业单位的厕所等等;其实透露出的无非一个信息,那就是城市公共场所如厕难这一民生事实。

  尽管公共场所“如厕难”早就成了老生常谈的民生议题,尤其在时下各地政府大力推进旅游经济的大环境下,这个难题却始终仍然是一个令人们头痛的麻烦事呢?毫无疑问,在中国人的思维逻辑里,上厕所只是一个上不了台面的不雅话题,进而那些城市管理者们自然也不屑于花时间和功夫去认真考虑,当然也不值得花太多的财政资金去打造公共厕所。在官员们的政绩观里,显然绝大多数都是围绕着一些高大上的市政工程,挥金如土的大手笔下,城市形象可谓日新月异、金碧辉煌。

  然而也就是在这日新月异、金碧辉煌的城市扩张中,小小的、不起眼的公共厕所,却时刻困扰着人们的日常出行,甚至成为一个典型的民生难题。而且即使按照目前的城市建设的公厕建设标准,也并不能解决现实中的民生需要,就象媒体报导的,“按照住建部公厕建设分布标准,巢湖城区28万人口应配置约100座公厕,但实际上缺口很大。”巢湖市委书记胡启生说,公厕是满足市民生活需求的必备公共设施,也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

  显然所谓将公共厕所上升到“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这是一个城市管理者在城市建设认识上的新高度,为位巢湖市委书记为此亲自担任该市公共厕所“总所长”,并宣布开启一场“厕所革命”,我认为一点也不掉份,恰恰相反,相当的务实。而这位书记看到的正是巢湖的厕所存在“公厕少、设施老旧、卫生质量差,分布不均,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并充分认识到“一个旅游城市,街面上竟然找不到厕所,当地百姓和外地游客想方便怎么办?”胡启生到任后,抓的第一件事就是厕所,他带领职能部门,一起研究全市厕所的地点、样式,并多次察看厕所建造。胡启生发起的这场“厕所革命”,口号是“让老百姓如厕有家的感觉!”,而且他首先“开刀”的,是全市的公务员。

  试想一个市委书记公然担任“厕所总所长”,这对下面各级官员会有多大的触动,估计平时没有哪位官员愿意被称为厕所所长的,起码听起来不太“雅观”嘛,现在好了,市委书记甘愿当“厕所总所长”,按照现行的体制,谁还敢回避呢?事实上这恰恰是十分重要的民生议题,也是很现实的“政绩工程”,由此人们欣喜的看到,去年11月以来,各单位由领导干部带头、全体职工参加,手持拖把、抹布,清理厕所地面、墙面、水池的污渍。同时,有的单位还制作了电子宣传单,通过工作交流平台让全体职工传阅。除了身体力行,机关单位的内部厕所也变成了面向老百姓的公厕。按照要求,巢湖市区里具备条件的21家机关事业单位的厕所,全部实行了免费对外开放,还在路边设置引导标识,标准是“确保人们在500米的距离内能就近如厕”。

  所以,对城市管理者而言,厕所看起来是小事,但如果真正能把这些涉及最基本民生的小事办好了,就是了不起的政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