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中学发8百万元奖学金会让教育沾染铜臭吗?

标签:
奖学金教育铜臭 |
分类: 时评 |

其实估计说到教育是否沾染到的“铜臭”,很多人要么笑喷子、要么对这个伪命题嗤之以鼻;在众人的印象里,各行各业都已经充斥着所谓的铜臭,不要说一般的经营性机构,诸如教育、医疗等原本的公共事业也几乎全都从各种“XX产业化”浪潮中,成了追逐金钱利益的吞钱机器,说起来公办教育机构都已然如此,私立学校干脆都赤膊上阵纷纷挂出了模仿西方国家的所谓贵族式学校招牌。而本文引述新闻报导的恰恰就是一所彻头彻尾的私立中学,既然是私立中学,而且据说也是这个富庶地区相对开办时间长的民营教育机构,是一所全寄宿制的民办普通高中,被列为温州市重点中学和浙江省一级民办普通高中;不难想象,这所中学的学费一定不会低,何况当地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很高,于是乎投资民办教育机构也成了近些年来时髦的方向,有利可图嘛,问题是大家都投资教育,但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如何更多的吸引优质生源,进而创造出赚钱的教育品牌,这理所当然的成了投资教育的老板们最关心的问题。
毫无疑问,民办教育机构所能打出的牌,首先就是钱,除了钱还是钱,既然公办教育机构目标也是钱,而且拥有压倒性的国家投入的教育资源,要想与公办学校争夺优质教师、争夺优质生源,这些本来就是投资教育来赚钱的私立学校,能在竞争中取胜的手段恐怕也就只剩下能使鬼推磨的金钱了。说得好是金钱,说得难听嘛,就是铜臭,似乎天生就具有贬义色彩,但很现实。
既然铜臭已经与教育沾染得不分你我,那也就不在乎私立中学彰显土豪情怀并拿出800万元人民币去奖励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了,按照学校的说法,昨天下午,苍南县树人中学董事长和校长作出回应,为了招到更好的学生,鼓励学生努力学习,确实对于今年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发放了800多万元的奖学金。校长介绍,为了招到更好的生源,吸引优秀学生,学校每年都有针对高一入学新生的奖学金,奖学金都是学校出的,没有个人赞助,之前每年是200多万元,今年力度加大到800多万元。说起发放奖学金的初衷,该校也表示有些许无奈,作为民办学校,不能拥有优势的招生政策,招生时间晚,虽然办学质量好,但很难招到好生源,只好通过奖学金的方式吸引好生源。
可以想象这种把教育与金钱紧密挂钩的教育政策,一定会受到教育被铜臭沾染的指责,多数观点其实也都是老生常谈的传统观念,比如教育过于功利化呵、会误导学生价值观呵--------,很多很多;但事实上我们看到,学校花重金抢夺优质生源的方式恰恰彰显出当前教育体制中存在的诸多结构性问题,也恰恰是那些开办民营教育机构的老板们必须发挥自身金钱优势参与竞争的根本原因,虽很无奈、但更现实。你想想,人家企业主花钱投资教育,绝对不会是来学雷锋,更不可能是做慈善,而是投资赚钱,是一门赚钱的生意,这早已经与传统观念中教育是公共事业的观念风马牛不相及了。然而另一个现实却是,不论公办还是私立学校,培养的学生都具有公共事业性质的教育职能和社会职能,毕竟这些学生将来都要走入社会,有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有什么样的价值观,这毫无疑问。
所以这所民办中学花800万元奖励优秀学生,铜臭气味是一定的,但相比其它学校而言,也只是铜臭气味的大小不同罢了,放在教育产业化的大环境下,并不值得过分指责,人家要投资赚钱,奖学金也是一种投资方式,同时对学校本身也具有强大的广告推广意义。反正老板们不差钱,有投资的、有赞助的,得到的结果确实也是该校在当地影响力和品牌名气一路上升,800万元的投资,其实是商人精明的商业竞争手段,得到的长远利益远远大于几百万的奖学金。
退一步说,教育行业本身就有奖学金来鼓励学生努力学习的传统,金钱与教育在某些时候并不排斥,尽管这回发800万元被网友们吐糟学校有钱任性、是真土豪,但事实却是这种奖励方式对学生发奋读书的效果远大于靠奖状和奖品的刺激,近年来,该校的高考成绩在苍南县也是名列前茅,2016年高考成绩再创佳绩,文科重点线人数在全县排名第四。尤其这种奖学金政策确实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生源,这才是重点,也是民校商人更关心的问题,对他们来说,“铜臭”是个伪命题,公办私办大家都“臭”,就不在乎谁更臭了,何况私立学校把钱花在了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上,想想似乎有点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臭豆腐样子。
学生为钱学习就是教育功利化,那学生为高考拼命学习未必就不是功利化,应试教育的目标本身就涉嫌功利化,中国社会用来鼓励学生读书的经典名言就是“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类,问题就在于此,中国的教育,早就已经与所谓的铜臭共生,而“铜臭”这个词与教育放在一起,只是不太雅观,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