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投资500万孩子中考加10分,说好的教育公平呢?
(2016-06-29 07:43:45)分类: 时评 |
投资500万以上的当然是富人,从业10年以上(含10年)的环卫工人显然又是穷人,强势群体能加分,弱势群体也能加分,这原本只涉及到孩子们学习成绩考核的中考此时此刻到底成了什么玩艺呢?这还是教育吗?或者说到底靠什么来彰显教育公平呢?
扭曲的教育观似乎并不仅仅只体现于整个以高考为核心的应试教育体制中,作为最重要的高考前哨战,中考显得极其关键,然而恰恰因为中考是“在省级领导下,由地市或县区具体组织实施”的地方性考试,于是乎考试或者说教育资源成了被权力操弄的玩物,成了脱离教育公平轨道的典型特权。领导们几乎已经将中考分数当成了他们手中与金钱一样、用来奖赏他们认为的特别层面人物的工具或者说道具。比如除了富人和穷人得到加分照顾外,昆明市各区县教育局近期公示的中考加分名单中,有11229名考生获得中考加分,占71311名中考总人数的15.74%。在这些考生中,农村户口独生子女和少数民族考生占比最大,分别为4916人和4902人,两者合计9818人,占总加分人数的87.43%。有家长说“今年昆明中考总分由880分降到了600分,总分大幅度降低,但是加分却并未相应减少,造成起点不公平。”
孩子们都必须在将来的高考中争取哪怕一分的优势,这是目前应试教育体制赋予孩子们几乎唯一的教育道路,在1分之差就能掀起排名变动的中考面前,加分项目所带来的5分、10分甚至20分的差距,显然既无法令孩子们淡定,更无法令家长们安心。问题是各地教育部门都或多或少的仍然在实施各种拿中考分数奖赏特殊人群孩子的政策,诸如烈士子女、军人子女、见义勇为子女、华侨、归侨及台胞子女,艺术类、体育类、科技类特长生及赛事获奖者,或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等荣誉称号获得者、投资者和扫马路者孩子等等等等,看似合理,看似都值得政府奖赏,但凭什么要拿中考分数进行奖励奖赏呢?毕竟这中考分数涉及到所有同样在学校学习的孩子教育的公平公正,分数只是学习成绩和效果的测试,这跟那些孩子父母投资或扫地到底又有何关联?环卫工人的社会地位高不高,说到底根本无关他孩子考试分数,有能力投资500万的土豪则更没有必要再用分数奖赏了,土豪的孩子还怕没有书读?
农村的独生子女可以加分,城市的独生子女屁都没有,什么政策?艺术类、体育类、科技类特长生及赛事获奖者也能加分,抛开公平不公平、过去曝光的弄虚作假还少吗?少数民族加分政策,看似照顾,很多地方考生原本出生就填写汉族的,最后又挖掘祖宗三代的历史,找出一个与少数民族沾边的血缘,于是乎就都改成了少数民族,就为了那5分、10分,随便改变民族属性,实在是汉族这个民族的羞耻,近乎一个堕落的民族,为了利益不择手段,恬不知耻。照顾了那么多年,新疆西藏那些地方少数民族早就已经用事实证明了种种特殊照顾政策不过是自作多情。
每年公众都会在中考高考的季节批判或质疑相关围绕考试加分带来的教育不公平问题,但这么多年来这项扭曲的教育政策却岿然不动,以至于现在延伸到投资者、环卫工这些强势和弱势群体孩子身上,那么请问教育部门,说好的教育公平呢?你们不是一向热衷于与国际接轨吗?洋人考试也加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