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随笔)见识梅花山

(2013-03-04 22:41:02)
标签:

随笔

花山

市花

农家乐

魅力

文化

分类: 文化
     在南京住了一年,知道梅花是南京的市花,而且南京有一个梅花山,但其实在南京的溧水,也有一个梅花山,距离我住的地方也不太远,听本地的同事说三月三日是梅花节,想想一定很热闹,于是决心独自去见识一番,梅花节嘛,旅游经济而已,去助兴也谈不上赏梅之雅兴。

其实溧水的梅花山到底在哪里,我却一无所知,大家都说梅花山,当地人却更看重那里的草莓采摘,据说每年这个季节,市民们在周末就会成群结队的去那个紧挨着棉花山的地方,一家老小赏梅、采摘草莓,然后吃个农家乐,似乎也蛮有情趣。同事们说起梅花山,眉飞色舞讲的大多数都是如何采摘草莓之事,并不太在意什么梅花,我却更期望去见识见识这南京的市花在本地到底是个什么盛况,何况是开梅花节。

溧水的梅花山其实只是本地人这么称呼而已,真正去的话,还得到汽车站坐趟到乡镇郊区的班车,网上查了一下,说是要先到洪蓝镇,到车站后问服务员,才知道其实并非如此,距离这个镇起码还有十多里,得坐到叫什么“晶桥”的车,然后在前站“傅家边”的村庄下车,幸好问了一下,不然就麻烦了。

到上车时才发现原来有那么多市民拖家带口的、也有老师带着学生的,都是去那个叫做“傅家边”的站下车,看来是我孤陋寡闻了,也难怪嘛,我本来就是外地人。车里挤满了人,到了地方才发现,人更多,大多数是开着私家车或坐旅游大巴、或骑单车、摩托过来的,宽阔的马路上,几乎成了巨大的停车场,塞车的状况不亚于北京的上下班高峰期,车辆缓缓的时走时停,原来小小的梅花,竟然也有如此魅力,引得当地人们趋之若鹜,看来不愧为南京的市花了。

所谓的梅花山,其实不仅仅有梅花,有草莓自由采摘,还是一个略具规模的农贸市场和小吃天地,里里外外更多的是农家乐式餐馆,当地农民看来靠梅花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形成了一个规模经营的产业了,旅游经济在这里显然绝不是虚拟的,而是实实在在的一个市场。

因为是梅花节开幕,所以今天破例免门票开放进入,其热闹程度果然名不虚传,当然今天是梅花节,用人山人海来形容也不为过,熙熙攘攘的人流,加之难得的晴朗天气,蓝天白云、映照着满山遍野的各色梅花,确实显得难得。庆幸我赶上了这个趟,一路吃、一路赏梅,一路玩,竟然还有一场热闹的文艺演出,反正是消费嘛,给旅游经济添砖加瓦了。

不过梅花山里的人实在太多了,中国人乱扔垃圾的恶习在此时此刻也成了无处不在抢眼的风景,走马观花的人也不在少数,当然赏花拍照留影纪念的游客也不会错过娇艳之梅。我这个湖南人,确实也没有见过如此大面积的梅花,以前总感觉梅花嘛,都说是寒梅或什么很有意境、个性之类的东东,结果在南京才发现原来大片大片的、漫山遍野的梅花,感觉更象日本的樱花、或湖南桃花源的桃花,多了份娇艳和妩媚,也有些弯弯曲曲生长的梅花,却象清人写的“病梅馆记”里的病梅,也就是有太多人工雕琢的痕迹,少了些自然生长的韵味。但如此盛开的成片梅花,确实长了见识。

来这前朋友建议我赏完梅花后去附近乡间采摘些草莓,因为大多数来赏梅的市民都是按照这一套路游玩的,我却对采摘提不起兴趣,这采摘更适合成群结队来玩的人才是,我一个孤家寡人的,让人见了以为是孤癖症患者。

也有朋友告诉我说,南京的梅花山花色品种更多,更值得一看,也许是吧,梅花在南京,还真是成了规模,多得让人以为是桃花。
(随笔)见识梅花山

(随笔)见识梅花山

(随笔)见识梅花山

(随笔)见识梅花山

(随笔)见识梅花山

(随笔)见识梅花山

(随笔)见识梅花山

(随笔)见识梅花山

(随笔)见识梅花山

(随笔)见识梅花山

(随笔)见识梅花山

(随笔)见识梅花山

(随笔)见识梅花山

(随笔)见识梅花山

(随笔)见识梅花山

(随笔)见识梅花山

(随笔)见识梅花山

(随笔)见识梅花山

(随笔)见识梅花山

(随笔)见识梅花山

(随笔)见识梅花山

(随笔)见识梅花山

(随笔)见识梅花山

(随笔)见识梅花山

(随笔)见识梅花山

(随笔)见识梅花山

(随笔)见识梅花山

(随笔)见识梅花山

(随笔)见识梅花山

(随笔)见识梅花山

(随笔)见识梅花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