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滚钩下的江豚与雾霾下的北京

标签:
有一天通告首都北京大坝职能部门杂谈 |
分类: 社会人文 |
与此同时,北京市环保局网站28日报道,西部地区的空气质量监测子站PM10的瞬时值已接近1000微克/立方米,与我市前期受不利扩散影响导致的污染积累相叠加,整体污染情况非常严重。希望大家尽量待在室内,外出的民众需做必要的防护。
洞庭湖里15个滚钩要了江豚的命,而北京则通告希望大家尽量待在室内,外出的民众需做必要的防护;这看起来好象是两条不着边际的新闻,其实不然,都涉及到当前中国日益凸显的、快速恶化的环境问题。短短几天里,各种关于环境遭受破坏的新闻动辄让人触目惊心,更加惴惴不安。温州老板出20万元请当地环保局长下河游泳20分钟,环保局长竟然说不关他事,甚至还花巨资在当地媒体自吹自擂的为自己政绩做广告,涂脂抹粉;还有最近曝光的地下水污染扩大化问题,种种曝光出来的现象,难道还不足够让人忧心忡忡?
北京隆重的二会即将开幕,真希望环保问题能成为一项最重要的议题,因为过去三十年的经济发展,正是建立在牺牲环境的基础之上,而今天的中国人,已经越来越开始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连续数月的“十面霾伏”,可谓阴魂不散,以至于首都举办的国家年度议政会议都将在这PM10爆表的恶劣环境下“隆重”召开,岂不令人汗颜?难道这还不足以让诸位代表委员们将环境议题提上议事日程并制定出一个长远的环保规划吗?我们的经济发展到底是什么目的呢?还可以继续这种牺牲环境来追求GDP业绩吗?
“十面霾伏”下的北京,让我想到了生态危机四伏的母亲湖——洞庭湖,这个岳阳楼下曾经诞生先忧后乐思想的美丽湖泊,如今却网围、布围、迷魂阵、电捕鱼、滚钩铺天盖地,政府不作为或利益驱动下的长期纵容,对鱼类资源实行毁灭式捕捞,给洞庭湖生态带来了几乎是灭顶之灾,也给处于极“濒危”状态的洞庭湖旗舰物种江豚造成极大的威胁。奇怪的是,这个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全球唯一的江豚淡水亚种,已在地球上生存2500万年,被称作长江生态的“活化石”和“水中大熊猫”,竟然还只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熊猫只有200多万年历史,而江豚却2500万年了,目前比大熊猫数量还少,有关部门却视而不见,真的要等他们灭亡再让我们的子孙象看恐龙一样看它们的标本或幻想片吗?我只能说,这样下去,白鳍豚没了,江豚也不远了,洞庭湖生态也要完了。
事实上洞庭湖的滚钩与北京天空里的沙尘雾霾并没有多少本质的区别,甚至很大程度上几乎都是人为的因素影响,又岂止是这些,各地方触目惊心的环境问题、水污染问题,包括地下水污染漫延,还有那些追着大雁候鸟的足迹去猎鸟的疯狂,那些吃野生动物吃出非典还在继续吃并彰显尊贵身份的丑恶现象,背后都在折射出当前整体环境日趋恶化的现实,可以说过去以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增长的模式,其恶果已经开始显现,而很多地方政府虽然口口声声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却处心积虑的将那些诸如PX项目之类污染化工引进来,哪怕一次次遭到群众强烈反抗,仍乐此不疲,不就是眼前利益和官员政绩吗?如果经济的发展、如果赚了很多钱的结果,却是让我们生活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之下,甚至连首都北京都需要“大家尽量待在室内,外出的民众需做必要的防护”,岂不是悲哀?
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改善生存质量,当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都不复存在,或变得日益恶劣,当一些在地球上生存了数千万年的物种都要在我们这代人手上灭绝,那与发展经济的目的不是本末倒置吗?
滚钩下的江豚惨死,看起来是蠢蠢求钱之渔民所为,更大程度上却是职能部门长期不作为、乱作为的恶果,一个大坝,竟然让有千百万年历史的洞庭湖十多年不再定期泛滥,一百二十多个野生鱼类物种,短短十多年也只剩下十多种,无数专家学者曾经的呼吁,都挡不住那些想“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政绩冲动,结果是什么也一目了然,可恨的是那些为了政绩的环境破坏者仍然还在忽悠,还在继续想方设法的要在雅鲁藏布江上筑坝。
有句话叫天作孽、犹可存,自做孽、不可活;大自然是公平的,破坏者迟早受到其惩罚,保护环境必须成为人类的共识,尤其成为施政者优先考虑的问题,这关系到每个人的利益,关系到子孙万代的生存环境。否则总有一天,人类也会也会象江豚一样面临灭绝。


后一篇:(随笔)见识梅花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