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扫黄”改“扫淫”,关炎黄子孙屁事

(2012-03-07 22:58:01)
标签:

黄帝

中华民族

羊城晚报

屁事

黄杂志

杂谈

分类: 时评
      “作为‘炎黄子孙’,老是把‘黄色’跟‘色情’联系起来很不妥,应该把‘黄赌毒’、‘扫黄打非’之类的提法改成‘淫赌毒’、‘扫淫打非’”。政协分组讨论上,致公党海南省主委、海南省副省长林方略的发言颇有趣味。“用黄色统称带有色情意味的东西,主要是受西方影响。”林方略说,他为此还研究了一段历史:1894年,英国有家《黄杂志》创刊,专登带色情意味的作品,“黄=色情”由此产生关联。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明有本质区别,黄色的涵义也不同:中国人自称炎黄子孙,黄是中华民族的称谓;黄色是古代高贵的色彩,为皇家御用,象征灿烂辉煌。因此,应当将色情等低级趣味的东西称之为“淫”更贴切。(羊城晚报3月7日)

    既然黄委员专门研究过”黄色“历史,就应该知道并非只有中国已经习惯了这种与情色几乎划等号的“黄色”特殊象征意义,至少在中国,黄色也好、“扫黄”也罢,这都已经成了约定俗成的社会概念,实在不明白黄委员黄省长怎么会看到“扫黄打非”就联想到我们的老祖宗黄帝了,此黄非彼黄,“扫黄打非”关黄帝屁事呵?黄帝之“黄”乃姓氏,何况黄帝本来就不姓黄,而姓公孙,生于轩辕之丘,故称为轩辕氏,又因居姬水,而改姓姬。因此,黄帝的真实姓名为姬轩辕。就算姓黄,也与“黄色”风马牛不相及,即使是指黄颜色,也与情色之“黄”南辕北辙,恐怕小学生也明白其巨大的区别,也根本不会有人会看到政府“扫黄打非”就联想到了打击炎黄子孙,更不会因情色之“黄”而忌惮色彩之黄,否则那些黄姓之人岂不要拿块豆腐一头撞死自己了?

    黄委员的浮想联翩之本事确实令人佩服,在他眼里,黄色的涵义被简化成“炎黄子孙、中华民族的称谓、古代高贵的色彩------”等等,其实他还可以借题发挥一下,比如黄色=情色,有辱“黄种人、国旗上的黄五星”等等,上纲上线进行批判,说不定真的可以忽悠到那些代表委员们产生共鸣,并从此以后将“扫黄打非”改称“扫淫打非”,虽然也没有问题,甚至也说得通,但这又有任何实质意义吗?这与脱了裤子放屁又有何区别?作为参加国事重要会议的委员,又是堂堂副省长,照讲应该是关注国计民生、关注民生、关注有现实意义的大事,难道挖空心思也想不出几条有水平的提案来?

    显然黄委员就象市井酒肆里的闲扯酒客一样钻进了“黄色”的牛角尖,并且发挥出了官场上纲上线的本领,引经论典夸夸其谈,试问有几个中国人一看到“扫黄”,就想到“炎黄子孙”、“高贵色彩”呢?连小孩子都知道扫黄是扫什么,凡是中国人,不去刻意抠字眼,谁会去深究那么多呢?看来这位省长真是多虑了,十足现代版的杞人忧天而已。国家大事那么多,民生问题那么多,在二会上扯这些无聊的东西实在让人失望,也凸显出某些委员还不如那些“打酱油”的哑巴。
       其实黄委员真正应该关心的是“扫黄”如何实实在在的扫出效果来,而不是那个约定俗成的“黄色”概念,反倒显得是自己思维没有深度,无话找话,毫无意义,甚至有哗众取宠之嫌。不过想象力还是蛮丰富,虽然此黄非彼黄,也不关黄帝屁事,但就象不久前有关部门将“卖淫女”改称“失足妇女”一样,最终什么也没有改变,徒增笑柄而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