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和蛤蜊也充数

标签:
美食海鲜蛤蜊毛蚶花蚬黑蚬生蚝象鼻蚌海螺螺丝田螺 |
分类: 食 |
http://s16/bmiddle/60cc6464g80dbdda0a22f&690
终于,迷糊糊,病怏泱,飞回了抗美援朝的第一线。这两天正处于倒时差阶段--白天不知夜的黑。只好把以前已有雏形的这篇拙作,拼拼凑凑,烂鱼(滥竽)充数,再次蒙混过关。不过,我保证下次一定言归正传。
蛤蜊的种类很多,高低贵贱有所不同。平俗的象毛蚶,小时候哪个单位一挖河泥,几毛钱就买一大网兜,回来刷洗干净,沸水煮开口,蘸着酱油醋姜蓉,吃起来管够,那个鲜美劲儿至今难忘。记得八十年代,全国特别是南方,有过一次甲型肝炎大流行,据说,就是这个东西做的怪。回忆起来,北京的玉渊潭,那会儿叫八一湖,我们小孩儿去摸蛤蜊,虽是夏天,一双小泥手都是冻得哆哆嗦嗦的。还清楚得记得,考上大学的那个暑假,和同学去颐和园划船,在昆明湖靠近十七孔桥的地方,跳进湖里,摸上过几个巨大的蛤蜊,有伸开的手大小。听说后来,在别人家的鱼缸里活了大半年, 最后,是否成了他们的盘中之物,那就不得而知了。
扯远了。再有就是小小的,壳薄薄的那种广东人叫花蚬,台湾人叫海瓜子的蛤蜊。一般用葱姜或豉椒爆炒,是典型的啤酒屋小菜。我常用它来做蛤蜊蒸蛋。先加少量水,蛤蜊稍煮开口,再取去掉泥沙的上清液,兑入打散的鸡蛋,点几滴油,调味后继续打匀。大浅碗一只,加入蛤蜊和蛋液,撒葱花,上蒸锅,煮沸即转文火。时间拿捏恰当,成菜鲜嫩可口,清淡宜人。一时手头没有照片,有点空口无凭。那就吹吹我以前提过的法式煮黑蚬吧。洋葱切小粒,在油锅中煎炒至金黄,加碎火腿或培根,大蒜末和洋香菜 parsley 爆香,下黑蚬,翻炒,烹入白葡萄酒,兑进上汤,调味,盐糖少许,黑胡椒适量,加盖略微焖煮片刻,即可。
http://s10/bmiddle/60cc6464g80c4169f0499&690
法式煮黑蚬
还有较名贵的蛤蜊,象蚝。一般是生食,放在碎冰上,可加柠檬汁或鸡尾酱,是西方人很崇尚的东西。年纪尚小的时候,在中学语文课本里,读莫伯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就记住了这种吃法。这东西其实没有什么太特殊的味道,只是口感独特,细滑肥美,是理想的头盘开胃菜。纽约靠海,有不少专吃海鲜的意大利小馆,都叫蛤蜊吧(clam bar)。也尝过生吃较大的厚厚的光面蛤蜊,叫樱桃石的,口感就差远了。值得一提的是象鼻蚌,较一般蛤蜊大得多,有一根好像大象的鼻子一样的东西伸出壳外。试过一物两吃,精华部分快刀切薄片,蘸酱油和绿芥末生吃,鲜嫩爽脆;边角碎料则椒盐干炸,既香又酥。
除了炸蛤蜊,炸蚝这类西式酒吧小菜,一般西式海鲜餐馆很常见的是烙蛤蜊。半片壳的蛤蜊里填上调味的面包渣,蒜末洋香菜和橄榄油烤熟,吃时挤柠檬汁。另有,意大利细面浇白蛤蜊汁(Linguine with White Clam Sauce)都是我钟爱的经典。还有,比象鼻蚌小,叫steamers 的蛤蜊,就是白煮,一大碗上来,点黄油吃,每次,我要么管服务员要个勺子,要么干脆就用蛤蜊壳,都把汤喝个干净--鲜极。
http://s7/bmiddle/60cc6464g81a861a98db6&690
阿姆斯特丹旅店的海鲜晚餐,2009年。
再说说比较少见的螺。海螺个儿挺大,广东人是把螺的中间部分片成大薄片,大火快炒,口感脆脆的,象鸡胗肚片。头尾则用来褒汤。我最喜欢的一款广东老火汤就是螺头螺尾,加整鸡,大骨头煲莲藕或是煲红萝卜,黄豆。醇香鲜甜,直沁脾胃。佛罗里达洲迈阿密最下面的小岛key west,盛名之下,除了有海明威作招牌,还盛产海螺。很多年以前,在那儿喝过海螺做的 chowder(一种有土豆的奶油浓汤),可惜味道记不清了。
河里小小的螺丝是我们家江南小生的最爱。这位仗着从小训练有素,两根筷子加上三寸不烂之舌,三下两下,掐头去尾, 中间的一小疙瘩肉就下肚了。在认识他以前,我可是从来没吃过这玩艺儿,可怜本小姐每次都是挥舞着两只大油手,又抠又撮,才勉强完成了全过程。倒是前年跟他回家,一盘田螺塞肉,深得我的喜爱,不仅个头大,吃着过瘾,而且肉糜和螺肉,香鲜互补,滋味深长。不过,还是不幸遭人嘲笑--这北方妞吃东西就是拣大个的,品鲜到底是差一截。
罗罗嗦嗦的来回数道,连自己都感觉,零零碎碎的象一堆蛤蜊壳。金盆洗手,就此打住。
终于,迷糊糊,病怏泱,飞回了抗美援朝的第一线。这两天正处于倒时差阶段--白天不知夜的黑。只好把以前已有雏形的这篇拙作,拼拼凑凑,烂鱼(滥竽)充数,再次蒙混过关。不过,我保证下次一定言归正传。
蛤蜊的种类很多,高低贵贱有所不同。平俗的象毛蚶,小时候哪个单位一挖河泥,几毛钱就买一大网兜,回来刷洗干净,沸水煮开口,蘸着酱油醋姜蓉,吃起来管够,那个鲜美劲儿至今难忘。记得八十年代,全国特别是南方,有过一次甲型肝炎大流行,据说,就是这个东西做的怪。回忆起来,北京的玉渊潭,那会儿叫八一湖,我们小孩儿去摸蛤蜊,虽是夏天,一双小泥手都是冻得哆哆嗦嗦的。还清楚得记得,考上大学的那个暑假,和同学去颐和园划船,在昆明湖靠近十七孔桥的地方,跳进湖里,摸上过几个巨大的蛤蜊,有伸开的手大小。听说后来,在别人家的鱼缸里活了大半年, 最后,是否成了他们的盘中之物,那就不得而知了。
扯远了。再有就是小小的,壳薄薄的那种广东人叫花蚬,台湾人叫海瓜子的蛤蜊。一般用葱姜或豉椒爆炒,是典型的啤酒屋小菜。我常用它来做蛤蜊蒸蛋。先加少量水,蛤蜊稍煮开口,再取去掉泥沙的上清液,兑入打散的鸡蛋,点几滴油,调味后继续打匀。大浅碗一只,加入蛤蜊和蛋液,撒葱花,上蒸锅,煮沸即转文火。时间拿捏恰当,成菜鲜嫩可口,清淡宜人。一时手头没有照片,有点空口无凭。那就吹吹我以前提过的法式煮黑蚬吧。洋葱切小粒,在油锅中煎炒至金黄,加碎火腿或培根,大蒜末和洋香菜 parsley 爆香,下黑蚬,翻炒,烹入白葡萄酒,兑进上汤,调味,盐糖少许,黑胡椒适量,加盖略微焖煮片刻,即可。
http://s10/bmiddle/60cc6464g80c4169f0499&690
法式煮黑蚬
还有较名贵的蛤蜊,象蚝。一般是生食,放在碎冰上,可加柠檬汁或鸡尾酱,是西方人很崇尚的东西。年纪尚小的时候,在中学语文课本里,读莫伯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就记住了这种吃法。这东西其实没有什么太特殊的味道,只是口感独特,细滑肥美,是理想的头盘开胃菜。纽约靠海,有不少专吃海鲜的意大利小馆,都叫蛤蜊吧(clam bar)。也尝过生吃较大的厚厚的光面蛤蜊,叫樱桃石的,口感就差远了。值得一提的是象鼻蚌,较一般蛤蜊大得多,有一根好像大象的鼻子一样的东西伸出壳外。试过一物两吃,精华部分快刀切薄片,蘸酱油和绿芥末生吃,鲜嫩爽脆;边角碎料则椒盐干炸,既香又酥。
除了炸蛤蜊,炸蚝这类西式酒吧小菜,一般西式海鲜餐馆很常见的是烙蛤蜊。半片壳的蛤蜊里填上调味的面包渣,蒜末洋香菜和橄榄油烤熟,吃时挤柠檬汁。另有,意大利细面浇白蛤蜊汁(Linguine with White Clam Sauce)都是我钟爱的经典。还有,比象鼻蚌小,叫steamers 的蛤蜊,就是白煮,一大碗上来,点黄油吃,每次,我要么管服务员要个勺子,要么干脆就用蛤蜊壳,都把汤喝个干净--鲜极。
http://s7/bmiddle/60cc6464g81a861a98db6&690
阿姆斯特丹旅店的海鲜晚餐,2009年。
再说说比较少见的螺。海螺个儿挺大,广东人是把螺的中间部分片成大薄片,大火快炒,口感脆脆的,象鸡胗肚片。头尾则用来褒汤。我最喜欢的一款广东老火汤就是螺头螺尾,加整鸡,大骨头煲莲藕或是煲红萝卜,黄豆。醇香鲜甜,直沁脾胃。佛罗里达洲迈阿密最下面的小岛key west,盛名之下,除了有海明威作招牌,还盛产海螺。很多年以前,在那儿喝过海螺做的 chowder(一种有土豆的奶油浓汤),可惜味道记不清了。
河里小小的螺丝是我们家江南小生的最爱。这位仗着从小训练有素,两根筷子加上三寸不烂之舌,三下两下,掐头去尾, 中间的一小疙瘩肉就下肚了。在认识他以前,我可是从来没吃过这玩艺儿,可怜本小姐每次都是挥舞着两只大油手,又抠又撮,才勉强完成了全过程。倒是前年跟他回家,一盘田螺塞肉,深得我的喜爱,不仅个头大,吃着过瘾,而且肉糜和螺肉,香鲜互补,滋味深长。不过,还是不幸遭人嘲笑--这北方妞吃东西就是拣大个的,品鲜到底是差一截。
罗罗嗦嗦的来回数道,连自己都感觉,零零碎碎的象一堆蛤蜊壳。金盆洗手,就此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