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美记

标签:
北京国航银卡麦麦面马未都《红楼梦》纽约广东餐馆红灯笼 |
分类: 没有高山,只有流水 |
http://s6/bmiddle/60cc6464g813a44b74e35&690
不知道应该说是回来了,还是回去了。搞不清楚是回家了,抑或离家了。大洋两岸,东西半球的两片大陆,哪个是国?哪个是家?
收拾起简单的行装。三个星期的行程,也只带了一个不大的行李箱和一个随身的小拉箱。害怕麻烦,崇尚精简,算是我懒人的风格。不过,临走时,别人托带的一大购物袋零食,着实让我犯愁。虽然,缘起于我关照了他们在纽约读书的孩子,可回京后,被又请吃又送礼,盛情之下让我颇为不好意思,感觉好像又欠了人家似的。实际上,在纽约论吃,可以说是得天独厚,应有尽有。可人家父母对孩子的一番心意难却,我也就只好咬咬牙了。临时决定带上妈给的一床蚕丝被,部分原因是,宽敞的纸箱能把左一包右一袋的吃食统统塞进去。相比之下,我自己带的一摞油酥火烧,几小块山渣糕,一个北京特产松仁小肚,真是土得掉渣儿了。
早早地到了机场,check in 排着长长的队。想钻空子,国航银卡会员可在公务舱办理登机,小费了一番周折才找到了地方。原来等级如此分明,机场划出了专门的区域,给金银卡和头等舱的旅客。小小的特权,诱惑不小。越来越觉得,在中国,有钱不如有权,权等于钱,权大于钱。
http://s13/bmiddle/60cc6464g813a38c53b9c&690
2008年摄于北京七九八
机票行李办妥了。虽没到中午,还是想吃点什么。一点半起飞的飞机虽然供应午餐,可飞机餐向来是难以下咽。说起来,不好意思,甭管到哪里,就数吃东西的地方和我的关系最密切。原来的旧机场有家紫悦中餐厅,煎烧带鱼,清炒娃娃菜,上飞机前吃得心满意足。新机场里餐厅不少,就是还没找到和心水的。突然发现楼上有家麦麦面。其实,机场一餐,并不要求食物有多高级,也没心思大吃大喝,小小的奢望就是简单干净,顺心可口。一大碗改良的日式软骨面,热气腾腾,白汤拉面,笋片菜叶。一碗面下肚,胃里踏实,心里满足。又创建了新的革命根据地,欣喜之情,油然而溢。
温饱思淫乐。填饱了肚子,得祭典一下空空的大脑了。以往每次回国,回程行李里带的最多的就是中文书。这次忙忙叨叨的,后期身体又不适,竟然没抽出时间来采购图书,相当遗憾。别人喜欢在飞机上看电影,我却一定得有几本书读。总觉得在飞机上看电影太累,被人反驳说读书不是更累?想想,大概人都是做自己习惯的事容易些。一头扎进机场的书店里,满架的畅销书并不和我的口味。选来选去,只买了本《马未都说马未都》,古董是我感兴趣的,马未都是可读的。另有一大厚本时尚芭莎,幸亏随身带了小拉箱,不然这种沉甸甸的大书,我是不敢问津的。
这趟回国,来去飞机都很满。本人历来害怕坐在靠窗的座位上,出来进去都得劳驾别人。所以,每次都是订走廊边的座位。前一天还有低烧,感冒未愈,一路上更是咳嗽不止。不过,这回程的马未都和来程的陈丹青比,读起来要容易的多了。马未都,也是我近年很关注的人物。感觉他像前辈王世襄一样是个玩家。别小看这一个玩字,要玩儿得上层次,这里面的学问可不浅,得有很深的文化底蕴作基础。一书在手,挺认同他的言论,唐诗才是中国文学的最高成就,而《红楼梦》并不是所谓的登峰造极,明清小说和唐诗宋词比起来是天壤之别。我不是个事故之人,且心思浅薄,《红楼梦》的婉转曲折,一直引不起我的共鸣。不过,倒是非常热爱唐诗宋词的那种超越时空的隽永。后话是,回到家,兴冲冲地,把此理论跟红楼派的老公一说,人家一句话就把我顶回来了--根本就不能放在一起比,《红楼梦》是几个人写的?唐诗是几个人写的?再说《红楼梦》也不是表面上勾心斗角的那点小事儿,那里面有大智慧。
http://s8/bmiddle/60cc6464g7349028397e7&690
虽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这万水千山横渡,也不是那么容易。十三个小时,旅途的辛苦,时差加上病痛混合达到高峰的时候,飞机终于开始下降了。相比首都机场用车免费,纽约JFK机场五美元的手推车,有点儿宰人。优先出来的行李是我惦记着国航银卡的另一个原因。递交海关申报表出机场的那一瞬间,相当的心虚。总听人家谈论肉制品被查,虽然还从来没有碰上过。刚刚把表递过去,推着车,拉开架式就想跑,结果被叫住,心想不好,原来是需要核对一下护照。连自己都觉得可笑,就为几口吃食,怎么活脱象个在逃犯啊。
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老公电话说,给堵在了路上,我还得耐心等待。买了一大杯茶,坐定,电视机里也是冬奥会,时空转换,又见申雪赵宏博,一时间竟然反应不过来,究竟身在何处。拿出电话,拨通几个号码。有说话的人,才感觉这是你的城市。
接机的终于到了。几个星期来,习惯了不露声色的中国男人,猛然,见到家里咋咋呼呼的一个异数,反而倒不习惯了。肚子里空荡荡的,一路上没怎么正经吃东西,于是连家也没回,第一件事又是觅食。纽约刚下过一场大雪,地上还是白茫茫的一片。我的运气不错,幸免了两场雪灾,航班都没受影响。豆豉龙虾,嘟嘟滑鸡煲,瑶柱扒豆苗--这家挺正宗的广东餐馆,曾经是我们的食堂。吃饱了,心里又是无限的满足,随之无比的疲乏,伴着无边的咳嗽头疼,回到家,把中国觉和美国觉都睡了一圈儿。
http://s9/bmiddle/60cc6464g8139ce29a938&690
第二天起来,打开电邮,国内的发小提醒说,别忘了吃元宵,还有正月十五挂红灯。元宵没吃上,飞机上没给准备。于是,赶紧找出从国内带回来的翻花纸灯笼,在家中挂了起来。大红灯笼高高挂,心里暖洋洋的。其实人生在世,心乃是家,家就在心里。
不知道应该说是回来了,还是回去了。搞不清楚是回家了,抑或离家了。大洋两岸,东西半球的两片大陆,哪个是国?哪个是家?
收拾起简单的行装。三个星期的行程,也只带了一个不大的行李箱和一个随身的小拉箱。害怕麻烦,崇尚精简,算是我懒人的风格。不过,临走时,别人托带的一大购物袋零食,着实让我犯愁。虽然,缘起于我关照了他们在纽约读书的孩子,可回京后,被又请吃又送礼,盛情之下让我颇为不好意思,感觉好像又欠了人家似的。实际上,在纽约论吃,可以说是得天独厚,应有尽有。可人家父母对孩子的一番心意难却,我也就只好咬咬牙了。临时决定带上妈给的一床蚕丝被,部分原因是,宽敞的纸箱能把左一包右一袋的吃食统统塞进去。相比之下,我自己带的一摞油酥火烧,几小块山渣糕,一个北京特产松仁小肚,真是土得掉渣儿了。
早早地到了机场,check in 排着长长的队。想钻空子,国航银卡会员可在公务舱办理登机,小费了一番周折才找到了地方。原来等级如此分明,机场划出了专门的区域,给金银卡和头等舱的旅客。小小的特权,诱惑不小。越来越觉得,在中国,有钱不如有权,权等于钱,权大于钱。
http://s13/bmiddle/60cc6464g813a38c53b9c&690
2008年摄于北京七九八
机票行李办妥了。虽没到中午,还是想吃点什么。一点半起飞的飞机虽然供应午餐,可飞机餐向来是难以下咽。说起来,不好意思,甭管到哪里,就数吃东西的地方和我的关系最密切。原来的旧机场有家紫悦中餐厅,煎烧带鱼,清炒娃娃菜,上飞机前吃得心满意足。新机场里餐厅不少,就是还没找到和心水的。突然发现楼上有家麦麦面。其实,机场一餐,并不要求食物有多高级,也没心思大吃大喝,小小的奢望就是简单干净,顺心可口。一大碗改良的日式软骨面,热气腾腾,白汤拉面,笋片菜叶。一碗面下肚,胃里踏实,心里满足。又创建了新的革命根据地,欣喜之情,油然而溢。
温饱思淫乐。填饱了肚子,得祭典一下空空的大脑了。以往每次回国,回程行李里带的最多的就是中文书。这次忙忙叨叨的,后期身体又不适,竟然没抽出时间来采购图书,相当遗憾。别人喜欢在飞机上看电影,我却一定得有几本书读。总觉得在飞机上看电影太累,被人反驳说读书不是更累?想想,大概人都是做自己习惯的事容易些。一头扎进机场的书店里,满架的畅销书并不和我的口味。选来选去,只买了本《马未都说马未都》,古董是我感兴趣的,马未都是可读的。另有一大厚本时尚芭莎,幸亏随身带了小拉箱,不然这种沉甸甸的大书,我是不敢问津的。
这趟回国,来去飞机都很满。本人历来害怕坐在靠窗的座位上,出来进去都得劳驾别人。所以,每次都是订走廊边的座位。前一天还有低烧,感冒未愈,一路上更是咳嗽不止。不过,这回程的马未都和来程的陈丹青比,读起来要容易的多了。马未都,也是我近年很关注的人物。感觉他像前辈王世襄一样是个玩家。别小看这一个玩字,要玩儿得上层次,这里面的学问可不浅,得有很深的文化底蕴作基础。一书在手,挺认同他的言论,唐诗才是中国文学的最高成就,而《红楼梦》并不是所谓的登峰造极,明清小说和唐诗宋词比起来是天壤之别。我不是个事故之人,且心思浅薄,《红楼梦》的婉转曲折,一直引不起我的共鸣。不过,倒是非常热爱唐诗宋词的那种超越时空的隽永。后话是,回到家,兴冲冲地,把此理论跟红楼派的老公一说,人家一句话就把我顶回来了--根本就不能放在一起比,《红楼梦》是几个人写的?唐诗是几个人写的?再说《红楼梦》也不是表面上勾心斗角的那点小事儿,那里面有大智慧。
http://s8/bmiddle/60cc6464g7349028397e7&690
虽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这万水千山横渡,也不是那么容易。十三个小时,旅途的辛苦,时差加上病痛混合达到高峰的时候,飞机终于开始下降了。相比首都机场用车免费,纽约JFK机场五美元的手推车,有点儿宰人。优先出来的行李是我惦记着国航银卡的另一个原因。递交海关申报表出机场的那一瞬间,相当的心虚。总听人家谈论肉制品被查,虽然还从来没有碰上过。刚刚把表递过去,推着车,拉开架式就想跑,结果被叫住,心想不好,原来是需要核对一下护照。连自己都觉得可笑,就为几口吃食,怎么活脱象个在逃犯啊。
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老公电话说,给堵在了路上,我还得耐心等待。买了一大杯茶,坐定,电视机里也是冬奥会,时空转换,又见申雪赵宏博,一时间竟然反应不过来,究竟身在何处。拿出电话,拨通几个号码。有说话的人,才感觉这是你的城市。
接机的终于到了。几个星期来,习惯了不露声色的中国男人,猛然,见到家里咋咋呼呼的一个异数,反而倒不习惯了。肚子里空荡荡的,一路上没怎么正经吃东西,于是连家也没回,第一件事又是觅食。纽约刚下过一场大雪,地上还是白茫茫的一片。我的运气不错,幸免了两场雪灾,航班都没受影响。豆豉龙虾,嘟嘟滑鸡煲,瑶柱扒豆苗--这家挺正宗的广东餐馆,曾经是我们的食堂。吃饱了,心里又是无限的满足,随之无比的疲乏,伴着无边的咳嗽头疼,回到家,把中国觉和美国觉都睡了一圈儿。
http://s9/bmiddle/60cc6464g8139ce29a938&690
第二天起来,打开电邮,国内的发小提醒说,别忘了吃元宵,还有正月十五挂红灯。元宵没吃上,飞机上没给准备。于是,赶紧找出从国内带回来的翻花纸灯笼,在家中挂了起来。大红灯笼高高挂,心里暖洋洋的。其实人生在世,心乃是家,家就在心里。
前一篇:螺和蛤蜊也充数
后一篇:擦肩而过的爱马仕皮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