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医疗保障支出“多多益善”外更要“普度众生”

(2010-11-30 19:07:16)
标签:

张茅

惠民

医疗保障

卫生部

制度

公平

杂谈

卫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张茅透露,计划到“十二五”末,把个人承担看病费用的比例减至30%以下,达到国际水平。据悉,医改启动一年多来,各级政府已投入5000多亿元人民币。(京华时报1130日报道)

 

民生所系,无非生老病死,衣食住行。而下,看病贵的难题已经让“病有所医”成为了社会普遍期许。所以,在“十二五”目标规划中把人承担看病费用的比例减至30%以下,不能不说是纾解民生之艰的大工程,功德无量。其中的惠民指向,也堪为其他政策设计的借鉴,如是“富民”期许也就更能落到实处。

 

可以说,医疗保障改革已经开始惠及千家万户,特别是农村医疗合作制度的实施,迈出了全民医疗保障制度的实质一步。可以想见,未来改革的趋势也将是在深度和广度上进一步扩大这种实惠。但诚如卫生部副部长张茅所言,“看病难”和“看病贵”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但与民众的期望还有一定距离,目前一些民众的就医感受,还没有大幅度改善。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却鲜有叫好的局面。除了,副部长所言的投入不足的问题之外,也在于医疗保障制度内部的公平性并没有在目前的改革中触及。从户籍上来说,城市受惠程度高于与农村;从阶层而言,公务人员及事业单位人员受惠程度远远高于普通人。这就使得制度内的利益,更多地流向了特定人群,普通人的福利由此被稀释了,以至于“就医感受”并无明显改善。

 

就拿北京来说,虽然在2009年实行了公费医疗并轨医保的试点改革,但改革后报销的比例却上升了不少,达到了80%甚至是90%以上。而在农村地区,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报销范围和比例是相当低的,报销范围被限定于药物,并且报销比例只能在30%左右。如此,实际上农民看病费用总体上享受到的优惠度并不高,只有20%左右。就看病贵而言,这仅仅是杯水车薪,支付能力低下的农民们依然无法负担余下额度。

 

可见,医疗保障在扩展的同时,却在制度内部形成了旱涝不均的现状。除了增加投入,要实现医疗保障制度效用最大化,制度内合理分配运用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制度内的公平考量,将使得有限的资源普遍地惠及本是弱势群体的多数人,雨露均沾般地解脱看病贵的难题,而不是让一部分人先看得起病,而让另一部分人慢慢来。

 

其实,医疗保障的更为深远的作用,便是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也只有在公平性实现之后,医疗保障的才不至于成为一个“蹩脚”的制度,影响目标的成功实现。所以,卫生部门在“十二五”期间扩大医疗保障支出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制度本身的公平,防止分配上的“马太效应”,让全体人民平等地享受发展成果。这,也是一道民生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