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小学生幸福指数应成为校长们的“紧箍咒”

(2010-11-28 18:45:29)
标签:

少儿

中小学生

幸福指数

成都晚报

天方夜谭

教育

杂谈

成都将拟定中小学生幸福指数评价体系,同时还将打造心理健康教育数字化平台。成都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说,“现在的中小学生非常累、非常苦,我们将搜集影响中小学生心理的各种量标,制定中小学生幸福指数评价体系,减少中小学生的厌学情绪。”(成都晚报1128日报道)

 

社会压力下行已然突破了成年与童年的界限,竞争的压力让中小学生成为了种种考试与竞赛的奴役,本身的学习压力加上 家长老师的高压,花季的他们被逼得少年老成。教育学家曾言,如何在教育中显现儿童的天性,是教育者最为紧要的任务。可惜,金玉良言总难敌现实风霜,童年的背负也愈加沉重,所谓幸福也自然是天方夜谭。

 

等到素质教育兴起,本以为中小学生可以“减负”了,没想到时光过去,不仅负担没有减下来,素质教育的一些科目反而成为新的负担,稚嫩的肩膀上承付了教育改革失败的代价,童年变得灰暗而艰辛。种种不幸,都是在于教育并非将学生立于根本,所谓的考核不过都是大人们的竞争游戏,而学生反而成为这些竞争游戏的牺牲品。

 

可以说,这样一个中小学生幸福指数评价体系的设想,还是跳脱出了将学生当成知识储备器的固有思维。如此,关心学生本身的感受,将学生当成一个主动的学习者而不是一个没有话语权的被动接受者,可谓教育思维转变的迹象,有了学生本位逻辑上的思索。虽然提出问题比解答更为重要,但如何将这些思想转化为现实运作,无疑是当下更为紧迫的问题。

 

从机制运行来说,评价体系的运作应该交给专业中立的机构来进行。如果是教育部门本身来运作的话,就容易陷入“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问题,而且部门利益的客观存在也会使得制度执行的公平性大打折扣。而采用学校自评然后上报的方式,则意味着把馅饼存放在饿汉处,学生们必然遭胁迫而成为“被幸福”的闹剧。

 

从幸福指数评价效用来看,其不能仅仅成为学生们幸福感受的一个反映,只知道自己不幸福,却无从改善自身处境。所以,中小学生的幸福指数应该成为教学考核中具有约束力的指标,成为校长们的“紧箍咒”。只有,幸福感差的学校校长会遭到问责和不信任,才有教育者们对于学生的细致耐心,原本的价值期许才能落地成为现实。

 

让学生觉得痛苦的教育,是不值得推崇的。因为痛苦则意味着对于天性的压抑,对于自主性的否认,让教育与人的成长南辕北辙。纵然,痛苦的教育能让一部分学生成长为社会认可的人才,但更多的求知心在萌芽时便被扼杀了,而整个社会付出的却是创造力缺乏以致活性衰退的代价。不关注孩子本身,如何指望他们健康成长呢?所以,幸福指数评价的微火烛光,需要添柴鼓风。

 

但愿,幸福指数评价体系能给孩子们一个快乐的期望,因为快乐的孩子们也是未来的希望。

 

    海口晚报  4A版  http://szb.hkwb.net/szb/html/2010-11/29/content_25779.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