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脸叔ak
脸叔ak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207
  • 关注人气:36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公平不仅止于给加分制度做“减法”

(2010-11-21 10:04:01)
标签:

杂谈

近日,教育部、国家民委、公安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科协等五部门联衔发文规范和调整部分高考加分项目,奥赛获奖者不再具备保送资格,体育特长生高考加分政策也将调整,加分认定程序将更加严格。(潇湘晨报1120日报道)

 

高考加分保送政策的命运可谓跌宕起伏。当初,应试教育流毒为人们所鄙弃,人们吁求高考制度在分数“一刀切”之外应有灵活性。因而,高考加分保送政策便被寄予了素质教育实验的厚望,以完成“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历史使命。但这些年来,应试教育的刻板似乎“涛声依旧”,而当初的“香饽饽”却成了众矢之的。升学体制的“活路”被权力征用为终南捷径,加分制度原有的价值也零落消散。

人心向背,更多在于加分制度本身的异化已然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今年高考,浙江600多名考生凭“三模三电”等获加分,面对质疑浙江考试院做出的反应却是不再公布加分学生的详细信息。去年高考,重庆31名考生被曝通过篡改民族身份违规获取加分,当地招生办却拒不对外公布名单。违规猖獗却监督困难,权力与民意的拉锯切断了人们对于加分制度改良的期望。

 

因此,废除高考加分政策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前不久,一项中国青年报的调查就指出高考加分政策和择校费、大学高学费已并列成为教育三大问题,而76.9%的人则建议取消一切可能滋生腐败的高考政策。高考加分的疮疡,甚至一度成为“两会”上代表们炮轰的靶子。就连教育部门也不得不承认加分政策实行过程中“弄虚作假、违法乱纪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教育的公平公正”。

 

但冷静观之,加分制度设计本身并无大的漏洞。质疑所指,在于政策执行过程中没有耐住权钱腐蚀,成为滋生腐败的病灶。所以,我们才看到无论是重庆民族身份更改的“文科状元”,还是“三模三电”的受益者,多是一些官员子弟抑或教育系统子弟。如今加分范围缩小,便是藉政策“关门”来摈除错误,泼脏水时把孩子也泼了出去,却没有针对问题本身。

 

虽然,给加分制度做减法可以让教育公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保障。但就问题本质而言,如果没有监督制止权力插手,再好的制度也终是昙花一现,命运大体与加分制度类似。就如,依然保存的一些竞赛加分项目以及下放到省招委的加分权,仍然是让人不放心的一块“保留地”。如此,禁止还是放纵,还将是一个喋喋不休的话题,教育公平仍是纸上画饼。

 

面对着已成“花脸”的加分制度,并不能责怪民意反复。高考加分与而今的校长实名推荐都是弱化高考的措施而已,其价值向度都是寄望催动教育创新。面对脱轨的加分制度不明朗的未来,民众的考量自然会在公平诉求与制度前景中选择前者。只是,为现实所迫的民意倒戈,成为压倒制度改善向好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不能不说是教育改革的一种悲哀。

三湘都市报 11月20日  A02版

http://epaper.voc.com.cn/sxdsb/html/2010-11/20/node_20.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