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打人承诺书里没有城管“立地成佛”的结局

(2010-11-16 19:08:12)
标签:

杂谈

1111,一名叫张会全的76岁卖菜老人,在郑州市区卖红署时遭到疑似城管执法人员的殴打,经媒体报道后引起郑州市领导的震怒。近日,郑州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门会议,要求该市所有城管队员签订文明执法承诺,以确保城管队员在执法过程中不再发生打人事件。(人民网1116


人民不满意,领导难放心。受到其粗暴工作方式的牵连,城管算得上是压力生存的模范,上下两面都不讨好。但在行政序列中,城管依然被当作一种尴尬的必要存在,如何让城管的工作去暴力化,成了当前城管讨论中的核心话题。郑州市当局做出了这样一个艰难的决定,除了是对民意有所交代,也算是对问题求解的一种尝试。在制度安排上,“不打人”承诺书作为自我约束的一种,也体现出当地在面对矛盾时的善意。


其实,相对于承诺书设置的初衷,人们更加关注这一措施的实际效果。从目前的舆论来看,舆论却表现出对于这一措施的不乐观态度。个中缘由,在于人们已经认识到城管问题积怨已久,并非一日或者一项措施就可以救赎。这其中,并非民众不相信承诺书的诚意,而在于承诺书的改良方式让人心里没谱。


首先,从承诺书出台的过程来看,“不打人”承诺书作为市委领导盛怒之下的产物,难免会有“拍脑门”的激动。情绪化的措施容易风吹而过,因为是人就都会有遗忘的毛病,等领导气消了,这项措施的执行推动力便消失了,效果必然大打折扣。原本的民心措施,最后沦为短期行为,改善期许也将成为海市蜃楼,而民意的焦渴还将重复。


其二,承诺书虽然言辞确凿明晰,却只是行政权力上端的规定。承诺的本该主体自愿认同,但“不打人”承诺书本身不是城管自觉,也就是没有反映出城管本身“从良”的决心。而且,在承诺书不会也没有言明受到伤害摊贩将如何维权,所以不可能有制衡机制来督促城管文明执法。没有内在动力,而外在驱动力又缺乏的情势,让这项措施无疾而终的可能性更大了。


其三,承诺书更多的是城管内部的自我约束,看起来更像是“家规”。其实,城管打人本已经为法律所禁止,而且打人也算是一种社会共识了。试想,法纪严明之下问责制度得到有效执行的话,城管暴力是有可能消弭的。所以,承诺书有着国法之外的“家规”意味,将原则问题举重若轻,纳入到“家规”的规范之中,为城管部门自我拿捏行为创造了途径。


城管的暴力并不在于城管基层人员是否学会了“五讲四美”,或者是签订了一份“我不打人”的承诺书。作为一个社会冲突的消解,这需要以法治的力量来约束城管的行为,或者为被管理者提供博弈平台让其相互制约,从而赢得城市管理的文明与进步。所以,“不打人”承诺书作为一份底线重申的备忘录,除了平息而今的汹涌的民意,更多作用只是增加了一个永不执行的文件而已。

生活新报 签了承诺书 城管就能“离地成佛”?11月17日A03版

http://www.shxb.net/pdf/20101117/A03.pdf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