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男同酒吧”关张背后站着还未长大的社会

(2009-12-01 21:26:11)
标签:

杂谈

分类: 思考写得

媒体报道大理“男同”酒吧将于121日“世界艾滋病日”正式开业消息后,导致志愿者和酒吧面临极大压力。志愿者被亲友嘲笑,报道中的同性恋者有一大部分都是与女性组成了家庭的,身份暴露后,已经有家庭在闹离婚。1130日,所有志愿服务者从酒吧撤离,刚刚开始试营业的酒吧在众人的关注中关门。(齐鲁晚报12月1日报道 )

 

专家们也不止一次强调同性恋者是艾滋病高危人群。相对于世界艾滋病日的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这样男同酒吧或许更能说明社会对于同性恋抑或艾滋病患者的态度,以及他们在社会上的生存状态。

 

想当日“男同酒吧”出现之时,舆论曾不吝赞词地表示这是社会的进步。但现在酒吧的黯然关门,又让人看到媒体的另一种面目,语言的漩涡吞没了新生虚弱的同性恋服务机构。这样一个同性恋服务机构,媒体工作者们可能首先想到的只是爆炸性的新闻。甚至,来不及想是否应该保护这样一个机构,或者是其中的人。

 

听听那些家庭的哭声,其中肯定也包含了控诉。媒体工作者应该懂得同性恋者的身份被曝光,酒吧的地址被泄露的后果。在新闻面前,媒体人还是需要坚守职业道德,尊重采访对象,保护弱者。很可惜,这一次部分媒体扮演了一个讨厌的角色。

 

板子打在媒体工作者的身上,无疑是太轻巧了。可以说,男同酒吧的曝光满足的是现在社会的“窥私欲”。在这种社会氛围之下,发布包含同性恋者的图像和相关信息,必然招致聚焦。而同性恋者的生存空间本就逼仄,当他们站到人们视线之内时,却发现周围都是歧视,这样的聚焦对于他们的内心无异于一种灼烧。后果,同性恋者只能是“见光死”,人们在满足了“窥私欲”,调剂了生活后,却不会理解他们。

 

虽然,很久以前人们已经承认同性恋的非病理性,是一种自然的存在,但人们的歧视甚至敌意并没有因此消解。这种状况产生于民众对于同性恋成因的不理解,从而以误读来填充认知的空白,而人们常常都会接受妖魔化解释。最后,形成了整个社会对于同性恋的冷漠,和同性恋问题的选择性漠视。

 

“男同”酒吧还没开张就“胎死腹中”,说明我们的社会还没有准备好接受同性恋存在,同性恋还是没有叩开社会紧闭的心门。“男同酒吧”关张的背后站着是一个还没有长大的社会,这其中有媒体,也有民众。

台湾《旺报》http://gb.chinatimes.com/gate/gb/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1404+112009120200248,00.html 

题目改为《還沒有長大的社會》

千龙网 http://review.qianlong.com/20060/2009/12/03/2540@5316233.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